古诗 | 再和寇十一二首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陈师道 |
释义 | 再和寇十一二首原文与世相违孰自量,资身无策漫多方。逢场作戏真呈拙,误笔成蝇岂所长。 名字不归青史笔,形容终老白云乡。 可须五斗轻千里,赖有斯人未肯忘。 诗词问答问:再和寇十一二首的作者是谁?答:陈师道 陈师道再和寇十一二首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相违(1).互相避开。《左传·成公十六年》:“有淖于前,乃皆左右相违於淖。” (2).彼此违背。 晋 陶潜 《归去来兮辞》:“世与我而相违,復驾言兮焉求?” 宋 苏轼 《戏题巫山县用杜子美韵》:“直知难共语,不是故相违。” 孙犁 《秀露集·耕堂读书记(二)》:“然泛览古人日记,实与此道相违。” 自量自己审度估量;自知之明 这人太不自量 资身资养自身;立身。《汉书·韩信传》:“寄食於漂母,无资身之策。” 宋 陆游 《散发》诗:“从来耻作资身策,老去终怀报国心。”《东周列国志》第九十回:“过了数日, 苏秦 欲出游列国,乃请於父母,变卖家财,为资身之费。” 无策亦作“ 无筴 ”。没有计谋;没有办法。《管子·揆度》:“国之财物,尽在贾人,而君无筴焉。”一本作“ 无策 ”。《汉书·匈奴传下》:“ 周 得中策, 汉 得下策, 秦 无策焉。”《文献通考·钱币二》:“ 嘉定 二年,臣僚言曰:‘三界会子,数目滋多,称提无策。’” 金 元好问 《太原》诗:“古来全 晋 非无策,乱后清 汾 空自流。” 潘漠华 《晚上》:“他这样追寻着酒,是他可怜的无策的心,自知只能这样无理胡涂的度日了。” 多方(1) (2) 有三方或三方以上参与的 (3) 多方面 少有连,必多方钩致。——清· 方苞《狱中杂记》 多方引导 多方抢救 逢场作戏原指卖艺人遇到合适的演出场地,就开场表演。后用作随俗应酬,凑热闹的意思 借君拍板与门槌,我也逢场作戏莫相疑。——宋· 苏轼《南柯子》 误笔犹笔误。 清 查慎行 《人海记》:“廷试策偶误笔,以涂注不便,例多任之。” 清 何琇 《樵香小记·兰亭序》:“《兰亭序》‘后之揽者’句,揽当为览,或云通用,或云误笔,其实乃自避家讳。” 所长职位名称。 我要参加某工商所所长职位的竞争演讲 名字1.人的名与字。 2.指姓名。 3.名称;名号。 4.命名;称其名。 5.犹名誉;名声。 6.即名词。不归(1).不返家。《诗·豳风·东山》:“我徂东山,慆慆不归。” 清 蒲松龄 《司文郎》:“又闻次年再行乡试,遂不归,止而受教。” (2).不归还。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盗户》:“詎恶久假不归,霸为己有。” 青史古时用竹简记事,所以后人称史籍为青史 青史留名 永垂青史 形容描述 以寸管形容。——清· 林觉民《与妻书》 终老指度过晚年;养老 为终老之计 白云乡《庄子·天地》:“乘彼白云,游于帝乡。”后因以“白云乡”为仙乡。旧题 汉 伶玄 《飞燕外传》:“吾老是乡矣,不能效 武皇帝 ( 汉武帝 )求白云乡也。” 唐 李群玉 《自澧浦东游江表途出巴丘投员外从公虞》诗:“何由首西路,目断白云乡。” 宋 苏轼 《潮州韩文公庙碑》诗:“公昔骑龙白云乡,手抉云汉分天章。” 宋 陈师道 《再和寇十一》之二:“名字不归青史笔,形容终老白云乡。” 五斗(1).见“ 五斗米 ”。 (2).即五星。《黄庭内景经·若得》:“三真扶胥共房津,五斗焕明是七元。” 梁丘子 注:“五斗,五星;七元,北斗也。”参见“ 五星 ”。 千里指千里马 先王之千里。——《吕氏春秋·察今》 斯人(1).此人。《论语·雍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唐 杜甫 《殿中杨监见示张旭草书图》诗:“斯人已云亡,草圣秘难得。” 明 刘基 《郁离子·虞孚》:“饮食之人,则人贱之。斯人之谓也。”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三章:“说来说去,大有斯人不出如苍生何之概。” (2).犹斯民。指人民,百姓。 唐 元结 《与瀼溪邻里》诗:“斯人转贫弱,力役非无怨。” 太平天囯 汪吉人 等《<军次实录>序》:“小官等佩读之餘,知足以破斯世之迷途,启斯人之聋瞶。”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