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苏轼 |
释义 | 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原文瘦竹如幽人,幽花如处女。低昂枝上雀,摇荡花间雨。 双翎决将起,众叶纷自举。 可怜采花蜂,清蜜寄两股。 若人富天巧,春色入毫楮。 悬知君能诗,寄声求妙语。 诗词问答问: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的作者是谁?答:苏轼 苏轼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幽人(1).幽隐之人;隐士。《易·履》:“履道坦坦,幽人贞吉。” 孔颖达 疏:“幽人贞吉者,既无险难,故在幽隐之人守正得吉。”《后汉书·逸民传序》:“ 光武 侧席幽人,求之若不及。” 清 顾炎武 《与胡处士庭访北齐碑》诗:“策杖向郊坰,幽人在巖户。” (2).指幽居之士。 宋 苏轼 《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诗:“幽人无事不出门,偶逐东风转良夜。” 低昂起伏;时高时低 这条道路低昂不平,极不适于开车 良时无停景,北斗勿低昂。——傅玄《杂诗》 摇荡摇晃摆动 自举(1).自我推荐。《逸周书·酆保》:“十败:一、佞人败朴,二、諂言毁积,三、阴资自举……” 宋 王谠 《唐语林·夙慧》:“ 开元 初, 潞州 常敬忠 ,十五明经擢第,数年遍诵五经,上书自举云:‘一遍诵千言。’” (2).凭自己的好恶来推荐人。《韩非子·有度》:“故明主使法择人,不自举也。” (3).自己举起。《庄子·逍遥游》:“ 魏王 貽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新唐书·韩滉传》:“始,漕船临 江 , 滉 顾僚吏曰:‘天子蒙尘,臣下之耻也。’乃自举一囊,将佐争负之。” (4).自我检举。《明律·名例律·公事失错》:“若主典自举者,减二等。” 可怜(1) 值得怜悯 露出一副可怜相 (2) 数量少或质量坏得不值一提 可怜的家产 天巧不假雕饰,自然工巧。 唐 韩愈 《答孟郊》诗:“规模背时利,文字覷天巧。”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四:“周遭有十奇,如 石门 、 水帘 、 瀑布 、 石灯 、 石钟罄 、 观音影 之类,皆自然天巧。”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居室·窗栏》:“必取整木一段,分中锯开,以有锯路者着墻,天然未斫者向内,则天巧人工,俱有所用之矣。” 春色(1) 春天的景色 (2) 指脸上的喜色 毫楮指毛笔和纸。 宋 苏轼 《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诗之二:“若人富天巧,春色入毫楮。” 宋 罗烨 《醉翁谈录·张氏夜奔吕星哥》:“敢以悃诚,写於毫楮。” 悬知料想;预知。 北周 庾信 《和赵王看伎》:“悬知曲不误,无事畏 周郎 。”《太平广记》卷七一引《玄门灵妙记》:“法之效验,未敢悬知。” 宋 秦观 《和东坡红鞋带》:“悬知百年事已定,却笑列仙形甚臞。” 明 吴承恩 《移竹寺中得诗》之四:“悬知此君意,亦自要狂夫。” 寄声托人传话。《汉书·赵广汉传》:“ 界上 亭长寄声谢我,何以不为致问?” 晋 陶潜 《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获》诗:“司田眷有秋,寄声与我谐。”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一:“ 党项羌 掠 回鶻 贡物, 遵诲 寄声誚让之, 羌 惧,即遣使谢,归其所掠。” 清 支机生 《珠江名花小传》卷三:“屡託人寄声邀予,因事冗未往。” 妙语(1) 指意味深长或说得很俏皮的话 (2) 快速、简练而漂亮、诙谐的说法 用一些妙语使他们的评论生动 (3) 词美意深而富于情趣的言语 妙语惊人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