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六月六日小集二首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杨万里 |
释义 | 六月六日小集二首原文青李来禽已眼明,新瓜入夏见何曾。酒边忘却人间暑,消尽金盆一文冰。 诗词问答问:六月六日小集二首的作者是谁?答:杨万里 杨万里六月六日小集二首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青李(1).李子的一种。 晋 王羲之 《来禽帖》:“青李、来禽、樱桃、日给藤子皆囊盛为佳,函封多不生。” 宋 苏轼 《次荆公韵》之一:“青李扶疏禽自来,清真 逸少 手亲栽。” 元 虞集 《题康里子山尚书凝春小隐六韵》:“人间应得函封帖,青李来禽绕舍栽。”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一·李》。 (2).法帖名。 晋 王羲之 所书。以首句有“青李”字样得名。 宋 苏轼 《次韵米芾二王书跋尾》诗之一:“三馆曝书防蠹毁,得见《来禽》与《青李》。” 来禽(1).果名。即沙果。也称花红、林檎、文林果。或谓此果味甘,果林能招众禽,故名。《艺文类聚》卷八七引 晋 郭义恭 《广志》:“林檎似赤柰,亦名黑檎……一名来禽,言味甘熟则来禽也。” 唐 李绰 《尚书故实》:“ 王内史 书帖中有《与蜀郡守朱书》,求樱桃来禽,日给藤子。” 宋 陈与义 《清明》诗之一:“东风也作清明节,开遍来禽一树花。”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十二札记》:“ 全祖望 《鮚埼亭集外编》云:苹婆、来禽,皆柰之属,特其产少异耳。苹婆果雄於北,来禽贵於南,柰盛於西;其风味则以苹婆为上,柰次之,来禽又次之。” (2).见“ 来禽青李 ”。 眼明(1).眼力好;看得清楚。 唐 白居易 《初除尚书郎脱刺史绯》诗:“头白喜抛黄草峡,眼明惊坼紫泥书。” 宋 陆游 《新辟小园》诗之二:“眼明身健残年足,饭软茶甘万事忘。” (2).犹眼红。激怒的样子。 鲁迅 《故事新编·铸剑》:“仇人相见,本来格外眼明,况且是相逢狭路。” (3).方言。羡慕。 韩起祥 《刘巧团圆》:“她不满意咱,咱也不眼明她。” 何曾反问表示未曾 你何曾想到他今天会成为总统? 忘却不记得;忘记 人间指整个人类社会;世间 要留清白在人间。——明· 于谦《石灰吟》诗 人间四月芳菲尽。——宋· 沈括《梦溪笔谈》 消尽(1).谓用尽无馀。《三国志·蜀志·姜维传》:“官给费用,随手消尽。” (2).完全消除,完全消失。 宋 苏辙 《论吏额不便二事札子》:“如此施行,不过十年,自当消尽。”《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听了这话,心里便暗暗的着实敬服这位先生,早把那盛气消尽。” 鲁迅 《彷徨·祝福》:“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 金盆(1).铜制的盆。供注水盥洗之用。《南史·海南诸国传·扶南国》:“王坐则偏踞翘膝,垂左膝至地,以白叠敷前,设金盆、香鑪於其上。” 唐 张谔 《三日岐王宅》诗:“金盆浴未了,綳子绣初成。” 唐 王建 《宫词》之四五:“丛丛洗手遶金盆,旋拭红巾入殿门。” (2).比喻太阳或圆月。 宋 杨万里 《携酒夜觅罗季周》诗:“淡月轻云相映着,浅黄帕子裹金盆。” 一文(1).一条斑纹。指事物的一小部分。《淮南子·说林训》:“见虎一文,不知其武;见驥一毛,不知善走。” 柳亚子 《<燕子龛遗诗>序》:“ 王子 所辑虽不多,见虎一文,亦足慰君于地下矣。” (2).一篇文章。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序志》:“夫銓序一文为易,弥纶羣言为难。”《陈书·徐陵传》:“每一文出手,好事者已传写成诵。” (3).指一句文辞。《诗·小雅·采菽》“君子来朝,言观其旂” 唐 孔颖达 疏:“是一文而有二意。” (4).一枚铜钱。旧时铜币皆有文字,说明其值,故名。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渐江水》:“ 汉 世 刘宠 作郡有政绩,将解任去治,此溪父老,人持百钱出送, 宠 各受一文。”《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是一年前,也是赌输了,身边并无一文,夜间便去掏摸些东西。”《儿女英雄传》第三回:“自己又是一文不要的。” (5).方言。一块银元。 徐珂 《清稗类钞·方言类》:“ 广州 方言:一块银元,呼作一文。”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