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题今是斋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曹勋 |
释义 | 题今是斋原文伟矣高情著,斋名世亦稀。但能尘事远,便觉昔年非。 琴静凝香碧,神清众妙归。 诸缘只心法,鸥鸟亦忘机。 诗词问答问:题今是斋的作者是谁?答:曹勋 曹勋题今是斋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高情(1) (2) 盛情 高情雅意 (3) 崇高的情意;深厚的情谊 尘事旧指世俗的事;尘俗之事 尘事纷繁 昔年前几年;从前 昔年欲登未登者。——《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静凝宁静稳重。 晋 陆机 《演连珠》之三九:“牵乎动则静凝,係乎静则动贞。” 郭沫若 《瓶》诗之四:“湖水是那么澄净,梅影是那么静凝。” 神清谓心神清朗。《淮南子·齐俗训》:“是故凡将举事,必先平意清神,神清意平,物乃可正。”《晋书·卫玠传》:“ 刘惔 、 谢尚 共论中朝人士,或问:‘ 杜乂 可方 卫洗马 不?’ 尚 曰:‘安得相比,其间可容数人。’ 惔 又云:‘ 杜乂 肤清, 叔寳 神清。’” 众妙(1).一切深奥玄妙的道理。《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晋 潘岳 《闲居赋》:“仰众妙而絶思,终优游以养拙。”《北史·隐逸传·徐则》:“夫道得众妙,法体自然,包涵二仪,混成万物。” 唐 李白 《大猎赋》:“括众妙而为师,明无幽而不烛兮。” 金 元好问 《和仁卿演太白诗意》之一:“静坐且留观众妙,还丹无用説长生。” (2).众多的妙趣。 清 林嗣环 《<秋声诗>自序》:“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3).借指道教。《唐大诏令集·道士女冠在僧尼之上诏》:“遂使殊方之典,鬱为众妙之先;诸华之教,翻居一乘之后。” 诸缘佛教语。指色香等百般世相。此种种世相,皆为我心识攀缘之所,故称诸缘。《楞严经》卷一:“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诸缘,缘所遗者。” 宋 苏轼 《和陶杂诗》之九:“思我无所思生,安能观诸缘。” 清 顾炎武 《应州》诗之一:“顿觉诸缘减,临风独洒然。” 心法(1).佛教语。指经典以外传受之法。以心相印证,故名。 唐 李华 《润州天乡寺故大德云禅师碑》:“自 菩提达摩 降及 大照禪师 ,七叶相乘,谓之七祖,心法传示,为最上乘。” 宋 叶梦得 《石林诗话》卷中:“﹝ 俞紫芝 ﹞少有高行,不娶,得浮图心法,所至翛然,而工于作诗。”《醒世恒言·薛录事鱼服证仙》:“自然神仙一辈,叫做会中人,再不消甚么口诀,甚么心法,都只是一笑而喻。” (2).对色法而言,即指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等八种心法。 (3).泛指授受的重要心得和方法。 宋 朱熹 《<中庸>章句》:“此篇乃 孔 门传授心法, 子思 恐其久而差也,故笔之於书,以授 孟子 。” 宋 蔡沉 《<书经集传>序》:“精一执中, 尧 、 舜 、 禹 相授之心法也。” 忘机指没有巧诈的心思,与世无争 陶然忘机 |
随便看 |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