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梅花酒 |
朝代 | 元代 |
作者 | 郑廷玉 |
释义 | 梅花酒原文你送了我这一场。休了俺那红妆。 弃了俺那儿郎。他倒有两个婆娘。 好打这点地脚。他可甚么出山像。 又搅下这师长。首座云:刘均佐。忍者休慌。正末唱:你不慌我须慌。 首座云:忍者。你休忙。正末唱:你不忙我须忙。我从来可烧香。 他着我礼当阳。我平生爱经商。 他着我守禅床。我改过这善心肠。 他做出那恶模样。吾师行得明降。 诗词问答问:梅花酒的作者是谁?答:郑廷玉 注释1. 出处:元曲选 忍字记 第三折 参考注释一场表数量。犹一回,一番。 唐 白居易 《感樱桃花因招饮客》诗:“谁能闻此来相劝?共泥春风醉一场。”《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若是押发人是个学舌的,就有一场是非出来。”《红楼梦》第三二回:“别是想起什么来,生了气,叫他出去教训一场罢?” 巴金 《家》二九:“我想起她死得可怜,偷偷买点钱纸给他烧,也不枉生前跟她好一场。” (1).指一次科场考试。 唐 白居易 《选人入试继烛判对》:“将期百鍊之后,思苦弥精;何意一场之中,心劳愈拙。”《金史·选举志一》:“ 承安 四年,上諭宰臣曰:‘一场放二状元,非是。’” (2).表数量。指某些活动的一个场次。如:一场电影;一场球赛。 (3).戏剧中的一个段落亦称一场。 红妆(1) 妇女的盛装 当户理红妆。——《乐府诗集·木兰诗》 (2) 代指美女 红妆千万——唐· 李朝威《柳毅传》 儿郎(1) 青年,小伙子 (2) 儿子 卖儿郎 (3) 对士兵的称呼 城内兵马要点验,守城的儿郎听我言。——欧阳予倩《木兰从军》 两个两个钱的省称。指一些钱财。 康濯 《太阳初升的时候·买牛记》:“最近大秋刚罢,组长估摸着今年虽说雨水缺,他组里大家的收成也都够七成,加上副业甚么的,他们四家还都积攒了两个,多少有点底垫了;于是他拿了个主意:想让大伙碰股买头牛。” 婆娘泛指已婚的青年妇女 好打(1).狠打。《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五:“原説 吴 下妇人刁,多是一派虚情,人不曾死,就告人命,好打!”《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六:“怎説没有?……如不取来,连你也是一顿好打!” (2).犹好歹。不管怎样。 元 杨显之 《潇湘雨》楔子:“好打则今日我就要开船也。” 方言。该打。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五娘吃糠》:“公公,你看么?真个背后自逼逻东西吃,这贱人好打!” 点地犹着地。 宋 吴坰 《五总志》:“於众中求脚根点地者,百无二三焉。”《水浒传》第五三回:“ 李逵 怕将起来,几遍待要住脚,两条腿那里收拾得住,却似有人在下面推的相似,脚不点地,只管的走去了。” 茹志鹃 《高高的白杨树·百合花》:“在自己挂包里掏了一阵,摸出两个馒头,朝我扬了扬,顺手放在路边石头上,说:‘给你开饭啦!’说完就脚不点地的走了。” 甚么什么。 唐 吕岩 《赠江州太平观道士》诗:“不知甚么汉,一任辈流嗤。” 元 刘唐卿 《蔡顺奉母》第二折:“要我这婆婆好,不问要甚么,都得捨。”《水浒传》第五四回:“ 李逵 道:‘你使的甚么鸟好,教众人喝采!’”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三段:“对江烟火更大,江桥被烟包围着,甚么也看不见。” 出山(1) 到山外去 (2) 旧指隐士出任官职。借指出来主持某种事务或担任某种职务 师长(1) 对教师的尊称 要尊敬师长 (2) 军队师级编制的军事指挥首长 第三师师长 (3) 老师与长辈 首座(1) 筵席上居第一位的最尊贵的席位,也作“首坐” (2) 寺庙里地位最高的和尚 正末元 杂剧里扮演男主角的脚色行当,相当 明 以后戏剧里的“生”。 元 关汉卿 《鲁斋郎》楔子:“正末扮 张珪 引祇候上。” 元 马致远 《任风子》第一折:“正末扮 任屠 同旦 李氏 上。” 从来向来,一向——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表示动作、行为或情况从过去到现在一直是那样 从来如此 烧香(1) 拜神佛时点着香插在香炉中 烧香拜佛 (2) 比喻为求人办事而请客送礼 有些地方风气不正,办事得先烧香 当阳现在湖北省当阳县。又指太阳能晒着的地方 这块地当阳 平生(1) 终身;一生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婚姻是一个人的平生大事 (2) 向来;素来 他平生是很勤俭的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清· 林觉民《与妻书》 经商经营商业;做生意 禅床坐禅之床。 唐 贾岛 《送天台僧》诗:“寒蔬修浄食,夜浪动禪牀。” 宋 张元干 《喜迁莺令》词:“悬知洗盏径开尝,谁醉伴禪床。” 明 都穆 《都公谭纂》卷上:“老僧者坐禪牀上,曰:‘汝三人能胜吾童子,亦高手也。’”《红楼梦》第八七回:“﹝ 妙玉 ﹞点上香拜了菩萨,命道婆自去歇着,自己的禪床靠背俱已整齐,屏息垂帘,跏趺坐下,断除妄想,趋向真如。” 改过改正错误 我们既要勇于认错,又要勇于改过 善心好心;善良的心意 大发善心 恶模样指粗俗、不得体的言行。 唐 李商隐 《杂纂》“恶模样”,列举十二例,如:“作客与人争相駡”、“对丈人丈母唱艷曲”、“横箸在羹碗上”等。亦指粗俗,不得体。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 秦会之 以孙女嫁 郭知运 ,自答聘书曰:‘某人东第华宗,南宫妙选,乃肯不卑於作赘,何辞可拒於盟言!’其夫人欲去‘作赘’字,曰:‘太恶模样!’” 明降(1).谓明白的裁决、决定、指示、意旨。 元 武汉臣 《生金阁》第二折:“哥哥,你有何明降?对老身至尾从头,説短论长。” 元 孟汉卿 《魔合罗》第三折:“我这里自斟量:则俺那官人要个明降,这 * 的要见伤,做贼的要见赃,犯姦的要见双。” 元 无名氏 《连环计》第三折:“见太师言分朗,教 王允 听明降。説道是指日当朝多兴旺,百司文武皆陞赏,那其间新情旧意休偏向。” (2).特指皇帝的诏旨。《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九:“待我申请朝廷,讨个明降,免你死罪。” (3).明白;清楚。 元 尚仲贤 《柳毅传书》第四折:“欲待对官人説个明降,又恐怕肉身人道我荒唐。”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