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与僧道升二首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王安石 |
释义 | 与僧道升二首原文跋陀罗师能幻物,幻秽为净持幻佛。佛幻诸天以戏之,幢幢香果助设施。 茫然悔欲除所幻,还为幻佛力所持。 佛天与汝本无间,汝今何恭昔何慢。 十方三世本来空,受记岂非遭佛幻。 诗词问答问:与僧道升二首的作者是谁?答:王安石 王安石与僧道升二首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陀罗即陀螺。 清 翟灏 《通俗编·俳优》:“《景物略》:‘陀罗者,木製,实而无柄。绕以鞭之,绳卓于地,急掣其鞭则转,顶光旋旋,影如不动也。’﹝按﹞ 宋 时儿戏物有千千,见《武林旧事》。《道古堂集·妆域诗序》云:妆域者,形圆圜如璧。径四寸,以象牙为之,当背中央凸处置铁鍼,仅及寸,界以局,手旋之,使鍼卓立,轮转如飞,復以袖拂,则久久不能停,踰局者有罚。相传为前代宫人角胜之戏,如 宋 人所谓千千也。此皆陀罗之类。”《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一进门儿,把眼前的这点儿差使她陀罗儿似的当了个风雨不透。”参见“ 陀螺 ”。 诸天(1).佛教语。指护法众天神。佛经言欲界有六天, * 之四禅有十八天,无 * 之四处有四天,其他尚有日天、月天、韦驮天等诸天神,总称之曰诸天。《长阿含经》卷一:“佛告比丘, 毗婆尸菩萨 生时,诸天在上於虚空中,手执白盖宝扇,以障寒暑风雨尘土。” 南朝 宋 谢灵运 《昙隆法师诔》序:“且三界迴沉,诸天倏瞬。”《敦煌变文汇录·频婆娑罗王后宫綵女功德意供养塔生天因缘变文》:“人民欢喜皆称嘆,诸天爱护讚精明。”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法堂里摆列着诸天圣像。”《西游记》第十七回:“诸天遂来洞口报知。” (2).指神界的众神位。后泛指天界;天空。 唐 谷神子 《博异志·阴隐客》:“修行七十万日,然后得至诸天,或 玉京 、 蓬莱 、 崑閬 、 姑射 。” 清 林则徐 《即目》诗:“不知身与诸天接,却讶云从下界生。” 幢幢(1).羽毛下垂貌。多用以形容羽饰之盛。《文选·张衡<东京赋>》:“鼖鼓路鼗,树羽幢幢。” 薛综 注:“幢幢,羽貌。” 明 王錂 《春芜记·献赋》:“云翔,翠盖幢幢,绣服轻盈,珮环飘颺。” (2).高而团簇笼覆貌。 唐 元稹 《松树》诗:“ 华山 高幢幢,上有高高松。” 清 王士禛 《望庞居士山》诗:“云烟杳杳树幢幢,消息凭谁问 老庞 ?” (3).回旋貌;晃动貌。《三国志·魏志·管辂传》:“有飘风高三尺餘,从申上来,在庭中幢幢回转,息以復起,良久乃止。” 唐 鲍溶 《途中旅思》诗:“天光见地色,上路车幢幢。” 清 龚自珍 《凤栖梧》词:“坐暖一方屏底月,背人灯影幢幢灭。” 柳青 《铜墙铁壁》第八章:“天一黑,家家户户开始坚壁东西了。到处院里灯笼火把,人影幢幢。” (4).往复不绝貌。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陈上美》:“设有白璧,入地不满尺,出土无肤寸,虽 卞和 幢幢往来其间,不失者亦鲜矣。” 设施(1) 为某种需要而建立的机构、系统、组织、建筑等 军事设施 卫生设施 防洪设施 (2) 安排;布置 茫然(1) 模糊不清的样子 拔剑四顾心茫然。——唐· 李白《行路难》 茫然无知 (2) 失意的样子 茫然不知所措 佛力佛教徒认为佛法有救济众生的功力,谓之佛力。 南朝 梁武帝 《以李胤之得牙像赦诏》:“宜承佛力,弘兹宽大。” 元 何中 《照武西塔上报恩寺》诗:“始知佛力宏,能使地灵现。” 明 李贽 《史纲评要·南宋纪·高宗》:“ 潜善 这等有福,佛力耶?” 所持所要掌握的。 唐 杜甫 《送殿中杨监赴蜀见相公》诗:“干戈未甚息,纪纲正所持。” 佛天(1).对佛的敬称。佛教徒认为佛的法力广大,能普济众生,故以天为喻。《水浒传》第五回:“老汉从来敬信佛天三寳,虽是我庄上今夜有事,权且留师父歇一宵了去。”《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四:“我昨日与伙计算账,多出三十两一项银子来。我就捨在此处修好了阁,一来也是佛天面上,二来也在此间留个名。”《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这都是佛天菩萨的保祐啊!” (2).犹西天,即佛教所说的极乐世界。亦喻指景物极美之地。《花月痕》第十一回:“只见白鷺横飞,垂杨倒挂,香风习习,花气濛濛,真是香国楼臺,佛天世界。” 无间(1) 中间没有间隙 亲密无间 (2) 不间断 气象观测,日夜无间 (3) 不分别 无间是非 十方指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十个方位 三世(1) 三代,常指祖孙三代 (2) 在美洲,尤指在美国出生并受教育的第二代日本移民的子女 本来(1) 从一开始 (2) 向来,原来 (3) 原先;先前 (4) 理所当然 受记(1).亦作“ 受纪 ”。指接受祭享。《汉书·司马迁传》:“五年而当 太初 元年,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天歷始改,建於明堂,诸神受记。”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以元新改,立明堂,朝诸侯及郡守受正朔,各有山川之祀,故曰诸神受记。” 明 唐顺之 《观中州进贺长至表笺恭述时寓信阳》诗:“诸神将受纪,四海共迎祥。” (2).佛教语。称佛记弟子来生因果及将来成佛之事为记别,接受记别,叫做受记。 唐 李邕 《嵩岳寺碑》:“密意所传称十方之首,莫不佛前受记,法中出家。”《古今小说·梁武帝累修归极乐》:“长老知是 范道 要求受记,故此昼夜啼哭。”《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六回:“佛经上常説:‘受记成佛。’你能受记,就能成佛;你不受记,就不能成佛。” 岂非难道不是…?用于反问 岂非咄咄怪事?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