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送羊振文先辈往桂阳归觐 |
朝代 | 唐代 |
作者 | 陆龟蒙 |
释义 | 送羊振文先辈往桂阳归觐原文风雅先生去一麾,过庭才子趣归期。让王门外开帆叶,义帝城中望戟支。 郢路渐寒飘雪远,湘波初暖涨云迟。 灵均精魄如能问,又得千年贾傅词。 诗词问答问:送羊振文先辈往桂阳归觐的作者是谁?答:陆龟蒙 陆龟蒙送羊振文先辈往桂阳归觐书法欣赏
全唐诗:卷626-26 参考注释风雅(1) 文雅。端庄的或高雅的,尤指外貌或举止端庄的或高雅的 举止风雅 (2) 《诗经》有《国风》、《大雅》、《小雅》等部分,后世用风雅泛指诗文方面的事 先生(1) (2) 一般在一个男子姓氏后所用的一个习惯性的表示礼貌的称呼 对杜先生讲话 (3) 称别人的丈夫或对人称自己的丈夫 (4) 旧时称管帐的人 在商号当先生 (5) 旧时称以说书、相面、算卦、看风水等为职业的人 算命先生 (6) 对长者的尊称 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7) 老师 从先生授经。——清· 袁枚《祭妹文》 (8) 医生 一麾(1).犹一挥,有发令调遣意。 汉 王充 《论衡·感虚》:“ 襄公 志在战,为日暮一麾,安能令日反?” (2).形容举事简捷。 宋 范仲淹 《寄石学士》诗:“一麾了婚嫁,万事蠹精神。” (3).一面旌麾。旧时作为出为外任的代称。 唐 杜牧 《即事》诗:“莫笑一麾东下计,满江秋浪碧参差。” 宋 曾巩 《和邵资政》诗:“拂衣久欲求三径,窃食聊须把一麾。” 清 沉涛 《迭韵和子方谢鹤》:“五貺可无诗媵鹤,一麾聊当梦游仙。”参见“ 一麾出守 ”。 过庭(1).《论语·季氏》:“ 鲤 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 鲤 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 鲤 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 鲤 退而学《礼》。”后因以“过庭”指承受父训或径指父训。 唐 李商隐 《五言述德抒情诗献杜仆射相公》:“过庭多令子,乞墅有名甥。” 宋 沉作喆 《寓简》卷四:“ 白 ( 李白 )方幼穉,而其父首诲以靡丽放旷之词。然则 白 之狂逸不羈,盖亦过庭之所致也。” 清 钱谦益 《袁可立父淮先赠承德尚室司丞加赠奉直大夫尚室司少卿制》:“以忠义勉其子,过庭多长者之言。” (2).以喻长辈的教训。《后汉书·党锢传·李膺》:“久废过庭,不闻善诱。” 才子(1) 才华出众的人 才子佳人 (2) 长于文艺创作的人 归期返归的日期 归期未定 让王(1).辞让王位。《庄子》有《让王》篇, 陈鼓应 题解:“‘让王’,辞让王位。篇中多借辞让王位而写生命的可贵,轻视利禄名位,取此意为篇名。” 唐 崔曙 《颍阳东溪怀古》诗:“昔时让王者,此地闭玄关。” 唐 温庭筠 《题翠微寺二十二韵》:“ 邠 土初成邑, 虞 宾竟让王。” (2).指让去帝王之位的人。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隐有让王辞相避世山林。” 帆叶指帆篷。 唐 陆龟蒙 《送羊振文先辈往桂阳归觐》诗:“ 让王门 外开帆叶, 义帝城 中望戟枝。” 明 高启 《独游山中忆周记室砥》诗:“如今故人亦远去,帆叶暮落 吴江 南。”《老残游记》第一回:“三人便将帆叶抽满,顷刻便与大船相近。” 帝城京都;皇城。《汉书·陈咸传》:“即蒙 子公 力,得入帝城,死不恨。” 唐 王维 《奉和圣制春望之作应制》:“云里帝城双凤闕,雨中春树万人家。” 明 陈束 《都下秋雨夜饮王子长宅》诗:“安知非梦寐,相对帝城阴。”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少妇昨宵家书到,催君迎看帝城花。” 戟支亦作“ 戟枝 ”。戟上横出的刃。《后汉书·吕布传》:“ 布 即一发,正中戟支。” 北周 庾信 《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非有心於蜓翼,岂留情於戟枝?” 唐 刘禹锡 《春日退朝》诗:“戟枝迎日动,阁影助松寒。” 郢路(1).通往 郢都 的路途。谓重返国门之路。《楚辞·九章·抽思》:“惟 郢 路之辽远兮,魂一夕而九逝。” (2).喻指歌坛文场。 唐 骆宾王 《上齐州张司马启》:“虽雅调清歌,诚寡和於 郢 路。” 唐 李白 《感遇》诗之四:“ 巫山 赋綵云, 郢 路歌《白雪》。举国莫能和, 巴 人皆卷舌。” 灵均(1). 战国 楚 文学家 屈原 字。《楚辞·离骚》:“名余曰 正则 兮,字余曰 灵均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诠赋》:“及 灵均 唱《骚》,始广声貌。” 宋 辛弃疾 《贺新郎·和徐斯远韵》词:“兰佩芳菲无人问,叹 灵均 ,欲向 重华 诉。” 李大钊 《青春》:“ 湘水 灵均 ,兴春秋代序之感。” (2).泛指词章之士。 唐 刘知几 《史通·覈才》:“但自世重文藻,词宗丽淫,於是 沮诵 失路, 灵均 当轴。” 浦起龙 通释:“此言 灵均 当轴,借言以词人当史局也。” 宋 姚述尧 《念奴娇·次刘周翰韵》词:“兴来吟咏, 灵均 谁谓今絶。” 精魄(1).精神魂魄。 汉 徐干 《中论·夭寿》:“夫形体者人之精魄也,德义令闻者人之荣华也。”《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受詔之日,精魄飞散,靡所投死。” 宋 苏舜钦 《哭曼卿》诗:“唯君颜色不復见,精魄飘忽随朝霞。” 清 朱仕琇 《与林穆庵书》:“更念大兄磊磊自将,年齿尚缩,而识量德守何裕也,志气精魄何长也。” (2).精神气魄。 明 宋濂 《见山楼记》:“ 濂 之学识繆悠,立言无精魄,难以传远。” 明 宋濂 《元故奉训大夫江西等处儒学提举杨君墓志铭》:“初君为童子时,属文輒有精魄。” 千年极言时间久远。 晋 陶渊明 《挽歌诗》:“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復朝。”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盖百代之仪表,千年之领袖。” 唐 卢照邻 《中和乐章·歌登封》:“山称万岁,河庆千年。” 毛 * 《浪淘沙·北戴河》词:“往事越千年, 魏武 挥鞭。” 贾傅汉 贾谊 。因曾官 长沙王 太傅,故称。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