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观海塘志事示总督杨廷璋巡抚庄有恭》 全文: 明发出庆春,驾言指海宁。 海宁往何为,要欲观塘形。 浙海沙无常,南北屡变更。 北坍危海宁,南坍危绍兴。 惟趋中小亹,北南两获平。 然苦中亹窄,其势难必恒。 绍兴故有山,为害犹差轻。 海宁陆且低,所恃塘为屏。 先是常趋南,涨沙率可耕。 两度曾未临,额手谢神灵。 庚辰忽转北,海近石塘行。 接石为柴塘,易石自久经。 费帑所弗惜,无非为民生。 或云下活沙,石堤艰致擎。 或云量移内,接筑庶可能。 切忌道旁论,不如目击凭。 活沙说信然,尺寸不可争。 移内似可为,闾阎栉比并。 其无室庐处,又复多池坑。 固云举大事,弗顾小害应。 然以卫民心,忍先使民惊。 且如内石建,宁听外柴倾。 是将两堤间,生灵蠲沧瀛。 如仍护外当,奚必劳内营。 以此吾意决,致力柴塘成。 坦水篓石置,可固堤根撑。 柴艰酌加价,毋俾司农程。 补苴示大端,推行宜殚诚。
参考注释何为为什么,何故。《国语·鲁语下》:“今王死,其名未改,其众未败,何为还?”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江河百谷,从何处生?东流到海,何为不溢?” 唐 韩愈 《琴操·履霜操》:“儿罪当笞,逐儿何为?” 清 侯方域 《壮悔堂记》:“余向为堂,读书其中,名之曰‘杂庸’。或曰:‘昔 司马相如 卖酒 成都 市,身自涤器,与庸保杂作。子何为其然?’” (1).干什么,做什么。用于询问。《后汉书·齐武王縯传》:“﹝ 刘稷 ﹞闻 更始 立,怒曰:‘本起兵图大事者, 伯升 兄弟也,今 更始 何为者邪?’” 唐 韩愈 《汴泗交流赠张仆射》诗:“新秋朝凉未见日,公早结束来何为?”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子产》:“ 子产 立 公孙洩 及 辰止 …… 太叔 曰:‘ 公孙 何为?’ 子产 曰:‘説也。’” (2).是什么。《后汉书·何进传》:“大将军称疾不临丧,不送葬,今欻入省,此意何为?” 唐 徐夤 《人事》诗:“平生生计何为者?三逕苍苔十亩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