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句出处出自元代安熙的《石州慢 寄题龙首峰》 全文:龙蟠虎踞,朝楚暮秦,世路艰蹇。
 夕阳淡淡余晖,阊阖九重天远。
 千秋万古,先天消长图深,何人解识兴亡本。
 夜鹤渺翩翩,尽平林鸦满。
 萧散。
 不须黄鹤,遗书不用,洪崖相挽。
 苍狗浮云,平日惯开青眼。
 拟将书剑,西山采蕨食薇,自应不属春风管。
 只恐汝山灵,怪先生来晚。
 
 名句书法欣赏 千秋万古,先天消长图深,何人解识兴亡本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千秋万古犹言千秋万代,形容岁月长久。 唐  刘希夷 《公子行》:“百年同谢西山日,千秋万古北邙尘。” 元  范梈 《王氏能远楼》诗:“醉捧 勾吴 匣中剑,斫断千秋万古愁。” 夏衍 《秋瑾传》第三幕第二场:“记录下来,好让千秋万古的人知道。” 先天 自出生即存在的或自出生开始的 先天畸形 长图(1).大幅的地图。借指广阔的地域。《文选·何晏<景福殿赋>》:“遥目九野,远览长图。” 李善 注引《周礼》:“遂人掌邦之野,以土地之图经田野。” (2).久远之计。 南朝  宋  鲍照 《登大雷岸与妹书》:“长图大念,隐心者久矣。” 清  黄景仁 《醉歌行别伍三》:“挥手且去,各为长图。” 解识(1).犹解释。 宋 本《<颜氏家训>序》:“余曰:‘凡字以詮义,字犹未识,义安能见?旋云小小,颇亦怱怱。’众乃谢余,令为解识。余遂作音义以晓之。” (2).知晓;熟悉。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六:“举筯,沙鱼线甚俊。 吕丞相 喜问:‘君解识此物耶?’” 清  吴伟业 《夜游虎丘剑池》诗:“轆轤夜半语空中,无人解识兴亡意。” 陈少白 《兴中会革命史别录》:“予操普通语相与周旋,谓居 中国 久,言语风习,解识不少,近则经商于 香港 也。” 兴亡 兴盛与衰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