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乐雷发的《次韵李监丞城西纪游》 全文:叫舜问寥阔,咏濂涤尘嚣。
 驾言城西游,慨彼往哲遥。
 仪凤不可呼,驾鹅浴清潇。
 怀哉光风杳,蕙若吹凉飚。
 苍梧陇云愁,康庐草木雕。
 岂无人希周,亦有文规姚。
 佔毕末学阻,俗薄神理销。
 沿流浮伊洛,泝源窥羲尧。
 执中与太极,万古瞻魁杓。
 察微笃强力,贤圣诚匪辽。
 舜宫翳灌木,濂塾栖丛苕。
 观乎纪游作,悟彼进学条。
 兰卮娱才彦,岂谓磊魂浇。
 得深清赏惬,理胜英藻超。
 揆予果何为,农野勤耕穮。
 景迫昧见道,曷奉德化昭。
 
 参考注释沿流(1).谓顺流而下。《南史·何尚之传》:“能见杀者君也,能拒詔者僕也。君不能见杀,政有沿流之计耳。” (2).沿袭流传。 明  李贽 《东土达磨》:“絶言忘句,玄酒太羹,子孙千亿,沿流不絶,为法忘躯,可谓知所重矣。” 伊洛(1).亦作“ 伊雒 ”。 伊水 与 洛水 。两水汇流,多连称。亦指 伊  洛 流域。《国语·周语上》:“昔 伊  洛 竭而 夏 亡, 河 竭而 商 亡。” 韦昭 注:“ 伊 出 熊耳 , 洛 出 冢岭 。 禹 都 阳城 , 伊  洛 所近。” 三国  魏  曹植 《赠白马王彪》诗:“ 伊  洛 广且深,欲济川无梁。” 唐  杜甫 《北征》诗:“ 伊  洛 指掌收, 西京 不足拔。” 宋  欧阳修 《送徐生之渑池》诗:“我昔初官便 伊  洛 ,当时意气尤骄矜。” 清  叶襄 《禹陵》诗:“泉源留俭德, 伊  洛 想神功。” (2).指二 程 理学。参见“ 伊洛之学 ”。 泝源亦作“溯源”。1.向上寻找水的发源处。 宋  陆游 《杂书幽居事》诗之二:“炎火下照海, 黄河 高泝源。” (2).比喻向上寻求历史来源。 清  方苞 《<学案>序》:“ 金沙  王无量 辑《学案》,以 白鹿洞 规为宗,而溯源于 洙  泗 ,下逮 饶仲元 、 真西山 所定之条目,以及 高 、 顾 、东林之会约。”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一分第四章:“阴阳、五行、天文、医经、房中均溯源于 黄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