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陆游的《晚闻庭树鸦鸣有感》 全文: 鸟鹊栖我庭,将旦辄散去;此岂厌所栖,亦以饮啄故。 一饥能驱人,扰扰无晨暮;不然亦已矣,岂乐尘土污。 我有茆三间,自少鲜外慕,力耕自足食,鸡豚亦可具。 晚虽误收召,疾走如脱兔。 六年枫林下,不知岁月度。 残骸幸强健,沽酒遍山步。 醉归每自笑,不负此芒屦。 平生爱方外,虽老冀有遇。 秋风送片帆,更上剡溪路。
参考注释扰扰 形容纷乱的样子 绿云扰扰,梳晓鬟也。——唐· 杜牧《阿房宫赋》 晨暮早晨和傍晚。《墨子·备城门》:“晨暮卒歌以为度。” 南朝 宋 谢灵运 《游赤石进帆海》诗:“水宿淹晨暮,阴霞屡兴没。” 唐 杜甫 《有怀台州郑十八司户》诗:“ 天台 隔三江,风浪无晨暮。” 不然(1) 不是这样,并非如此 其实不然 (2) 用在句子开头,表示否定对方的话 不然,事情没有那样简单 (3) 否则,表转折,不这样做就会出现相反的结果或情况 我得早点去,不然就赶不上大车了 (4) 否则 要去就别迟到,不然,就甭去了 已矣(1) (2) 语气词连用,加强语,表示事物的发展变化,可译成“啦” (3) “已”为动词,止,完结。“矣”为语气词“了”。“已矣”可译成“完了”,“算了” 老夫已矣。——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而今已矣。——清· 袁枚《祭妹文》 岂乐犹喜乐。《诗·小雅·鱼藻》:“王在在 镐 ,岂乐饮酒。” 郑玄 笺:“岂,亦乐也。” 陆德明 释文:“岂,本亦作愷,同。苦在反。乐也。” 尘土 细小的土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