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释德洪的《次韵思禹兄见怀》 全文:刺桐花映野蔷薇,湘水侵门过客稀。
 此日音书经岁隔,何时麈尾对君挥。
 楼高三楚天空阔,夜久千岩月正晖。
 我托丛林如越鸟,南枝虽稳亦思归。
 
 参考注释刺桐(1).树名。亦称海桐、山芙蓉。落叶乔木。花、叶可供观赏,枝干间有圆锥形棘刺,故名。原产 印度 、 马来亚 等地,我国 广东 一带亦多栽培。旧时多入诗。亦以指刺桐之花。 唐  罗邺 《放鸭》诗:“好倚青山与碧溪,刺桐毛竹待双栖。” 唐  朱庆馀 《南岭路》诗:“经冬来往不踏雪,尽在刺桐花下行。” 前蜀  李珣 《南乡子》词之十:“相见处,晚晴天,刺桐花下越臺前。” 宋  苏轼 《海南人不作寒食而以上巳上冢》诗:“记取城南上巳日,木棉花落刺桐开。” 清  孙枝蔚 《论诗》诗:“纸作牡丹工剪刻,何如堦下刺桐花。” (2).今 福建省  泉州市 的别称。 唐 时环城皆种植刺桐,故称。亦名 桐城 。 宋  元 时代伊*斯*兰旅行家东来,常以 刺桐 一名记入其行纪。《马可波罗行纪》中亦以 刺桐 称 泉州 。 野蔷薇 泛指野生的蔷薇 湘水即 湘江 。 汉  东方朔 《七谏·哀命》:“测 汨罗 之 湘水 兮,知时固而不反。” 唐  杜甫 《建都十二韵》:“永负 汉 庭哭,遥怜 湘水 魂。” 鲁迅 《湘灵歌》:“昔闻 湘水 碧如染,今闻 湘水 胭脂痕。” 过客 过路的人 穰岁之秋,疏客必食。非疏骨肉,爱过客也,多少之实异也。——《韩非子·五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