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元代刘志渊的《水龙吟》 全文: 闲人闲乐琴书味。 行胡朗反货药囊符水。 顿然识破,沾名作解,蹉跎真计。 枯木岩前累。 要撅劣、诸缘总弃。 剔开性月,时时不昧,忘神气,养虚体。 炼就不空真智。 向太虚、神妙成器。 净明体态,纵横恢廓,一尘无翳。 圆觉融三际。 具庄严、法身纯粹。 显如如了了,真常安住,彻无生 参考注释体态 身体的姿势、形态 优美体态的锻炼 体态优雅 纵横(1) 竖和横互相交错 众壑纵横。——《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犹有曲挺纵横者。 刀戟纵横。——《广东军务记》 (2) 奔放自如 笔意纵横 (3) 奔驰无阻 纵横四海 (4) 放肆;无所顾忌 (5) 指合纵连横 恢廓(1) 宽阔 恢廓的胸襟 (2) 扩展 一尘(1).一粒微尘。常喻事物的微小。 南朝 宋 鲍照 《野鹅赋》:“虽陋生於万物,若沙漠之一尘。” 唐 聂夷中 《古兴》诗:“片玉一尘轻,粒粟山丘重。” 清 任泰学 《质疑·周易》:“附上《周易》质疑若干条,一尘勺水,未必无补於高深,或去道尚远,亦示近日学问所到而已。” (2).道家称一世为一尘。《太平广记》卷四五引 晋 葛洪 《神仙传·丁约》:“儒谓之世,释谓之劫,道谓之尘。” 宋 孙觌 《奉寄沉理问》诗:“可怜仙凡一尘隔,哀乐纷纶殊不极。” (3).借指相当大的差距。 明 王守仁 《寄邹谦之》书:“纵令鞭辟向里,亦与圣门致良知之功,尚隔一尘。”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文坛三户》:“那些作品,即使摹拟到和破落户的杰作几乎相同,但一定还差一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