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渔家傲(初创真意亭于南溪,游陟晚归作)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葛胜仲 |
释义 | 原文岩壑萦回云水窟。林深路断迷1一1烟客。 茅屋数椽携杖舄。 人寂寂。 侵檐万个琅玕碧。 倦客羁怀清似涤。 更无一点飞埃迹。 溪涨慢流过几席。 寒湜湜。 凫鷖点破琉璃色。 诗词问答问:《渔家傲(初创真意亭于南溪,游陟晚归作)》的作者是谁?答:葛胜仲 参考注释岩壑(1).山峦溪谷。 南朝 宋 谢灵运 《酬从弟惠连》诗:“寝瘵谢人事,灭跡入云峯。巖壑寓耳目,欢爱隔音容。” 唐 卢纶 《太白西峰书怀》诗:“山明鸟声乐,日气生巖壑。” 明 王守仁 《登泰山》诗:“阳光散巖壑,秋容淡相辉。” 清 黄燮清 《十一月朔大雪》诗:“巖壑白浩浩,千里不可别。” (2).借指隐者的住所或隐者。 唐 岑参 《下外江舟中怀终南旧居》诗:“巖壑归去来,公卿是何物?” 宋 黄庭坚 《和答外舅孙莘老》诗:“少监巖壑姿,宿昔廊庙具。” 萦回回旋环绕 山上石径曲折萦回 云水窟指隐者或出家人的居处。 唐 韩湘 《言志》诗:“青山云水窟,此地是吾家。” 金 李俊民 《宿海会寺》诗:“青山云水窟,杖锡几时来。” 元 王实甫 《丽春堂》第四折:“我恰离了这云水窟,早来到是非场。你与我弃了长竿,抛了短棹,我又怕惹起风波千丈。” 烟客亦作“烟客”。1.仙人。《文选·江淹<杂体诗·效郭璞‘游仙’>》:“渺然万里游,矫掌望烟客。” 吕延济 注:“烟客,仙人也。” 唐 吴筠 《游仙》诗之一:“玉楼互相暉,烟客何秀颖。” (2).道士。 唐 钱起 《山居新种花药与道士同游赋诗》:“杖策携烟客,满袖掇芳蕤。” (3).隐士。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沉尚书生祠》:“晚年许建生祠,塐像……赐楹帖曰:‘玉皇案吏今烟客,天子门生更故人。’皆出御笔。” 茅屋用芦苇、稻草等苫盖屋顶的简陋房子 杖舄(1).拐杖与鞋子。《隋书·隐逸传·徐则》:“﹝椁中﹞杖舄犹存,示同俗法,宜遣使人送还 天台 定葬。” (2).谓拄杖行走。 明 李东阳 《和沉地官时旸游城西朝天宫韵》:“十日不一见,何以写我悰。朅来城西游,杖舄谁与同?” 寂寂形容寂静 寂寂人定初。——《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庭院寂寂。——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寂寂荒山 琅玕(1) 似玉的美石 美人赠我金琅玕,何以报之双玉盘。——汉· 张衡《四愁诗》 (2) 传说和神话中的仙树,其实似珠;比喻珍贵、美好之物 服常树,其上有三头人,伺琅玕树。——《山海经》 (3) 翠竹的美称 剖劈青琅玕,家家盖墙屋。——唐· 白居易诗 倦客客游他乡而对旅居生活感到厌倦的人。 南朝 宋 鲍照 《代东门行》:“伤禽恶弦惊,倦客恶离声。” 宋 苏轼 《书普慈长老壁》诗:“倦客再游行老矣,高僧一笑故依然。” 宋 陆游 《双头莲》词:“悲欢梦里,奈倦客又是关河千里。” 怀清秦始皇 以 巴 寡妇 清 为贞妇,为之筑 怀清台 。后因以“怀清”比喻妇女贞洁。 清 赵翼 《贞女芮泰姑诗》:“那得閒依绣佛灯,课严菽乳日三升,市儿买得都称嘆,片片怀清寡女冰。”参见“ 怀清臺 ”。 一点(1) 汉字的一种笔画。常指书画中的点画 (2) 表示甚少或不定的数量 做一点事 (3) 一方面,一部分 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4) 一小时 下午一点 几席几和席,为古人凭依、坐卧的器具。《史记·礼书》:“疏房牀笫几席,所以养体也。” 宋 欧阳修 《和徐生假山》诗:“岂如几席间,百态生浓纤。暮云点新翠,孤烟起朝嵐。” 清 吴伟业 《松鼠》诗:“寻绳透帘幕,掉尾来几席。” 湜湜(1).水清澈貌。《诗·邶风·谷风》:“ 涇 以 渭 浊,湜湜其沚。” 朱熹 集传:“湜湜,清貌。” 清 冯桂芬 《荣禄大夫赠太常寺卿盐运使会稽秦公神道碑铭》:“ 种山 嶷嶷, 鑑湖 湜湜,钟德美兮。” (2).清廉貌。 唐 牛僧孺 《享太庙乐章》:“湜湜頎頎,融昭德辉。” 唐 柳宗元 《邕州刺史李公墓志铭》:“湜湜左丞,惟道之宣。” 点破用极简短的话语揭露出隐情或事情的真相 琉璃巴利语 veluriya或梵文俗语verulia的译音。用铝和钠的硅酸化合物烧制成的釉料,常见的有绿色和金黄色两种,多加在粘土的外层,烧制成缸、盆、砖瓦等。亦指琉璃灯座 一盏琉璃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