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唐代方干的《春日》 全文: 春去春来似有期,日高添睡是归时。 虽将细雨催芦笋,却用东风染柳丝。 重雾已应吞海色,轻霜犹自剉花枝。 此时野客因花醉,醉卧花间应不知。
  参考注释海色(1).海面呈现的景色。常受天空颜色、海底底质等的影响。 唐  祖咏 《江南旅怀》诗:“海色晴看雨,江声夜听潮。” 宋  苏轼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诗:“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元  宋无 《日出》诗:“金乌摇上浪如堆,万象分明海色开。” (2).将晓时的天色。 唐  李白 《古风》之十八:“鸡鸣海色动,謁帝罗公侯。” 王琦 注引 杨济贤 曰:“海色,晓色也。鸡鸣之时,天色昧明,如海气矇矓然。” 犹自 尚,尚自 现在提起那件事,犹自叫人心惊肉跳 花枝(1).开有花的枝条。 唐  王维 《晚春归思》诗:“春虫飞网户,暮雀隐花枝。” 明  谢谠 《四喜记·花亭佳偶》:“浅印花鞋小,斜插花枝鬢欲烧。” 萧红 《夏夜》:“她过来似用手打我,嘴里似乎咒我,她依过的那花枝,立刻摇闪不定了。” (2).比喻美女。 前蜀  韦庄 《菩萨蛮》词:“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宋  张景修 《虞美人》词:“旁人应笑髯公老,独爱花枝好。” 清  唐孙华 《五舫诗为同年狄向涛太史赋》:“花枝斜倚镜臺前,晚妆人倦娇相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