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周行己的《复用前韵奉酬梦符学录》 全文: 子卿五言法,气格厉劲秋。 绵绵武功裔,尚不废箕裘。 洒然落妙语,一破万古忧。 文章本道德,作者通神谋。 惜其命不达,白首犹饭牛。 学者愿识面,或比韩荆州。 儒冠真误身,未免妻子愁。 长安游侠儿,生不辨田畴。 儒有不黔突,此辈饫珍羞。 左右夹燕赵,出入跨骐骝。 富贵即称贤,宁辨清浊流。 乃知读万卷,不如持尺矛。 斯言虽有激,亦为智者投。 古人愿执鞭,如或不可求。 君看授业生,已为公与侯。 飒然灌园翁,零落守旧丘。
参考注释五言(1).五德之言。《书·益稷》:“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在治忽,以出纳五言,汝听。” 孔 传:“以出纳仁、义、礼、智、信五德之言,施于民以成化。” 唐 韩愈 《进士策问》之十一:“彰施五色,出纳五言。” (2).五个字的句子。 鲁迅 《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3).见“ 五言诗 ”。 气格(1).指诗文的气韵和风格。 唐 皎然 《诗式》卷一:“语与兴驱,势逐情起,作不由意,气格自高。”《旧唐书·韩愈传》:“常以为自 魏 晋 已还,为文者多拘偶对,而经誥之指归, 迁 雄 之气格,不復振起矣。”《朱子语类》卷一三九:“人之文章也只是三十岁以前,气格都定,但有精与未精耳。”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四:“七言古诗,唯 杜子美 不失初 唐 气格。” (2).指人的气度和品格。 宋 范仲淹 《兵部侍郎致仕胡公墓志铭》:“公少而倜儻,负气格。” 宋 陆游 《答陆伯政上舍书》:“ 石守道 、 李泰伯 气格相上下。” 明 王錂 《春芜记·访友》:“看你气格清标,体貌閒丽。” 劲秋指肃杀的寒秋。 晋 陆机 《文赋》:“悲落叶於劲秋,喜柔条於芳春。” 晋 陆机 《长安有狭邪行》:“烈心厉劲秋,丽服鲜芳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