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捧日高宣事,东京四姓侯 |
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黄庭坚的《送高士敦赴成都钤辖二首》 全文: 名句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捧日(1).喻忠心辅佐帝王。语本《三国志·魏志·程昱传》“表 昱 为 东平 相,屯 范 ”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沉 《魏书》:“ 昱 少时常梦上 泰山 ,两手捧日, 昱 私异之,以语 荀彧 …… 彧 以 昱 梦白 太祖 。 太祖 曰:‘卿当终为吾腹心。’” 唐 卢肇 《除歙州途中寄座主王侍郎》诗:“驱车虽道还家近,捧日惟愁去国遥。” 明 吴承恩 《赠邑侯汤滨喻公入觐障词》:“敝屣官曹,惟切瞻云之念;括囊经济,犹悬捧日之心。” (2).捧日营。参见“ 捧日营 ”。 东京日本首都。在关东平原南端东京湾北岸,人口1192.7万(1989) 四姓(1).指四个姓氏。自 汉 以来,历代多有以四个名门贵族的姓氏合称为四姓的。如: 东汉 明帝 时外戚有 樊 、 郭 、 阴 、 马 四姓(见《后汉书·明帝纪》 李贤 注); 三国 蜀 有 焦 、 娄 、 孟 、 毛 四姓(见 晋 常璩 《华阳国志·南中志》), 吴 有 朱 、 张 、 顾 、 陆 四姓(见《文选·陆机〈吴趋行〉》 李善 注); 晋 广陵郡 有 雷 、 蒋 、 谷 、 鲁 四姓(见《晋书·刘颂传》); 唐 有 崔 、 卢 、 李 、 郑 四姓(见《新唐书·儒学传中·柳冲》)等。 (2). 南北朝 世族,以郡望或官位分为甲、乙、丙、丁四等,谓之四姓。《梁书·张绾传》:“ 綰 在郡,述《制旨礼记正言》义,四姓衣冠士子听者常数百人。”《新唐书·儒学传中·柳冲》:“郡姓者,以中国士人差第阀閲为之制……尚书、领、护而上者为‘甲姓’,九卿若方伯者为‘乙姓’,散骑常侍、太中大夫者为‘丙姓’,吏部正员郎为‘丁姓’。凡得入者,谓之‘四姓’。” (3).泛指名门贵族。 南朝 陈 徐陵 《<玉台新咏>序》:“五陵豪族,充选掖庭;四姓良家,驰名 永巷 。” 明 唐寅 《金粉福地赋》:“贮四姓之良家,延诸姑与伯姊。”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