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句出处出自清代杜文澜的《眉妩·咏扁豆花次丁保庵韵》 全文:认参差茅屋,宛转疏篱,村小画秋意。
 唤酒邀邻话,斜阳淡,低棚同认晴翠。
 懒蟾泻水,渐数丛、香雾筛碎。
 恁重看、瓠叶萧疏处,自横卧烟际。
 黄竹依墙扶起。
 似旧藤零落,芳架垂紫。
 休问相思约,江南路、西风都换花事。
 露华暗洗。
 待夜凉、罗袖新试。
 怕霜印柴门,蛩语断梦难记。
 
 参考注释柴门 用零碎木条木板或树枝做成的门,旧时也比喻贫苦人家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唐·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蛩语蟋蟀鸣叫声。 唐  周贺 《送石协律归吴》诗:“夜随浄渚离蛩语,早过寒潮背井行。” 元  范梈 《贵州》诗:“蛩语通支柱,蛛丝映卷帘。” 清  陈维崧 《泛清波摘遍·立秋日憺园塔影轩作》词:“暗惆悵,蛩语乍亲枕函,砧韵渐生门巷。” 断梦中断的梦;消失的梦。 宋  张先 《夜厌厌》词:“峡雨忽收寻断梦,依前是、画楼鐘动。” 宋  张耒 《破幌》诗:“高眠寻断梦,隣树已乌惊。”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语》卷下:“悄向屏山寻断梦,几回小胆怯帘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