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朱槔的《自作挽歌辞》 全文:忧幽坐南轩,万壑取我囚。
 疾雷且不闻,焉知草虫愁。
 强颜理编简,阅世如东流。
 滔滔竟不返,谁复操戈矛。
 天涯念孤侄,携母依诸刘。
 书来话悲辛,心往形辄留。
 先茔托仙峰,山僧扫梧楸。
 二女随母住,外翁今白头。
 伯氏尚书郎,名字腾九州。
 仲兄中武举,气欲无羌酋。
 棣华一朝集,荆树三枝稠。
 堂堂相继去,遗我归山丘。
 漆园梦方觉,白有云正浮。
 凭陵若蹈空,何处停华辀。
 故乡岂不怀,屋食良易谋。
 自我识废兴,於天无怨尤。
 平生喜闻诗,此诗当挽讴。
 不须生刍奠,君从二兄游。
 
 参考注释先茔先人坟茔。 南朝  齐  谢朓 《齐敬皇后哀策文》:“ 敬皇后 梓宫,启自先塋,将祔于 兴安陵 。” 宋  范公偁 《过庭录》:“尔何所见,吾正恐愚民致疑,害尔先塋耳。” 清  龚自珍 《某生与友人书》:“君家先塋 邓尉 侧,佳木生之杂紺碧。” 山僧(1).住在山寺的僧人。 北周  庾信 《卧疾穷愁》诗:“野老时相访,山僧或见寻。” 唐  刘长卿 《寻盛禅师兰若》诗:“山僧独在山中老,唯有寒松见少年。” 元  李宗冽 《题岳溪禅林精舍》诗:“山僧四五人,屡访期识面。” 清  魏源 《武林纪游》诗之七:“百觅 理安寺 ,始与山僧晤。” (2).僧人自称的谦词。《五灯会元·法眼宗·罗汉琛禅师》:“众人既尽在此,山僧不可无言。”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师曰:‘山僧过矣!夫人言明日作排,非今日矣。’” 梧楸梧桐与楸树。二木皆逢秋而早凋。《楚辞·九辩》:“白露既下百草兮,奄离披此梧楸。” 朱熹 集注:“梧桐,楸梓,皆早凋。” 南朝  梁  鲍泉 《秋日》诗:“露色已成霜,梧楸欲半黄。” 唐  刘禹锡 《秋声赋》:“至若松竹含韵,梧楸蚤脱;惊綺疏之晓吹,堕碧砌之凉月。” 宋  秦观 《春日杂兴》诗之二:“璧月鉴廉櫳,珠星络梧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