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明代本中的《过本觉寺三过堂》 全文: 文翁兰若接村墟,满径蒿莱岁月馀。 塔拥珠光衔舍利,池涵碧水浸芙蕖。 疏花鸟语和清梵,古壁蜗涎学篆书。 寂寂空堂谁复过,去来今事总成虚。
  参考注释珠光(1).珍珠的光华。 汉  王充 《论衡·自纪》:“玉色剖於石心,珠光出於鱼腹。” 唐太宗 《赋帘》诗:“珠光摇素月,竹影乱清风。” 宋  谢翱 《游石洞联句夜坐记》:“是夜将分,有影射西巖,初如珠光走盘,浸大如席,须臾光遍树石,闪闪飞动。” (2).泛指明洁耀眼的光芒。 唐  韩偓 《中秋禁直》诗:“露和玉屑金盘冷,月射珠光贝闕寒。” 元  邓雅 《过彭蠡》诗:“珠光燁燁湖水復,湖水滔滔流向东。” 清  查慎行 《池上看雨》诗:“緑盘擎不定,的皪珠光旋。” 舍利 又作“舍利子”。意为尸体或身骨,佛教称释迦牟尼遗体火焚后结成的珠状物。后来也指高僧火化剩下的骨烬 碧水绿水。 南朝  梁简文帝 《采莲曲》:“桂檝兰橈浮碧水,江花玉面两相似。” 唐  李白 《早春寄王汉阳》诗:“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来空断肠。” 五代  和凝 《小重山》词:“御沟澄碧水,转池塘,时时微雨洗风光。” 元  戴表元 《苕溪》诗:“碧水千塍共,青山一道斜。” 芙蕖亦作“ 芙渠 ”。荷花的别名。《尔雅·释草》:“荷,芙渠。其茎茄,其叶蕸,其本蔤,其华菡萏,其实莲,其根藕,其中的,的中薏。” 郭璞 注:“﹝芙渠﹞别名芙蓉, 江 东呼荷。”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南朝  梁  江淹 《莲花赋》:“若其华实各名,根叶异辞,既号芙渠,亦曰泽芝。” 宋  王安石 《招约之职方并示正甫书记》诗:“池塘三四月,菱蔓芙蕖馥。” 清  秦松龄 《和吴弘人见赠之作》:“尊酒共君秋夜醉,满庭清露湿芙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