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莳竹》 全文: 莳竹宜三庚,圃师有妙诀。 亦称消夏方,偶一试其说。 朝来宿雨收,爽风荡炎热。 择地取幽偏,带影移清绝。 欲疏不欲密,合散不合列。 已看琅玕浴,复如丝管咽。 窗外足橚椮,谷口增曲折。 翼翼白鹤游,翩翩紫燕颉。 佳信得平安,逸韵标高洁。 匪学隐士风,聊慕君子节。
参考注释琅玕(1) 似玉的美石 美人赠我金琅玕,何以报之双玉盘。——汉· 张衡《四愁诗》 (2) 传说和神话中的仙树,其实似珠;比喻珍贵、美好之物 服常树,其上有三头人,伺琅玕树。——《山海经》 (3) 翠竹的美称 剖劈青琅玕,家家盖墙屋。——唐· 白居易诗 丝管弦乐器与管乐器。泛指乐器。亦借指音乐。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高阳王寺》:“入则歌姬舞女,击竹吹笙,丝管迭奏,连宵尽日。” 唐 杜甫 《赠花卿》诗:“ 锦城 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金 王若虚 《恒山堂记》:“每府僚宴集其上,綺罗照野,丝管沸天,游人指点咨嗟,邈在仙境。” 清 冯班 《钝吟杂录·正俗》:“古人之诗皆乐也,文人或不闲音律,所作篇什,不协於丝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