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苏辙的《次韵子瞻广陵会三同舍各以其字为韵 刘莘老》 全文: 莘老奋徒步,首与观国宾。 俨然自约束,被服韍与绅。 黾勉丞相府,接迹舆台臣。 顾嫌任安躁,未忍裂坐茵。 推置冠獬豸,谓言我比邻。 三晋固多士,肮脏存斯人。 窜责不敢辞,狂言见天真。 南方异风俗,强食鱼尾莘。 应同贾太傅,抱屈耻自陈。 犹有痛哭书,受厘定何辰。
名句书法欣赏 黾勉丞相府,接迹舆台臣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黾勉(1) 勉力;努力 黾勉同心。——《诗·邶风·谷风》 伏乞黾勉,并候捷音。——清· 黄世仲《洪秀全演义》 (2) 另见 měng 丞相 古代辅佐君主治理国家政务的职位最高的大臣 接迹亦作“接蹟”。足迹前后相接。形容人多。 唐 赵璘 《因话录·徵》:“铜乳之臭,并肩而立,接跡而趋。” 金 王若虚 《太一三代度师萧公墓表》:“声望既隆,求教者接跡而至。”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微子之命》:“后之经生不知此义,而抱器之臣、倒戈之士接迹于天下矣。”亦谓相继。 唐 韩愈 《伯夷颂》:“微二子,乱臣贼子接跡于后世矣。” 明 刘基 《送黄叔旸归金华觐省序》:“惟冀其服膺乎不愧不怍之训,以接跡於古昔圣贤而后已也。” 太平天囯 洪秀全 《原道觉世训》:“歷 汉 文 、 武 、 宣 、 明 、 桓 、 梁武 、 唐宪 ,接跡效尤於后,至 宋徽 又更改皇上帝尊号。” 见“ 接跡 ”。 台臣 谏官,此特指元朝行御史台的长官 台臣弗为理。——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台臣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