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广宁咏熊廷弼王化贞事》 全文: 明季知兵数廷弼,而何复用王化贞。 化贞愿请兵六万,一举辽东期荡平。 是时叶向高当国,为其座主其言听。 馀者多随顺附合,右廷弼乃如晨星。 经抚不和必致败,笃信抚又张鹤鸣。 一战诸将自大溃,廷弼退原罪不轻。 化贞孙得功是任,得功乃言敌薄城。 广宁大乱众奔走,一马二仆弃城惊。 哭向廷弼弼微笑,此笑殊为不近情。 国事为先私雠后,斯时何时私雠营。 并致伏法因渝赂,丧师弃地国随倾。 吁嗟门户害如此,要之其主昏不明。 要之其主昏不明,作歌自警警后生。
参考注释国事 国家重要的事务。尤指与政治有关的事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私雠私人的怨仇。《左传·哀公五年》:“私讎不及公,好不废过,恶不去善,义之经也,臣敢违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讎也。” 唐 韩愈 《黄家贼事宜状》:“或復私讎,或贪小利,或聚或散,终亦不敢为事。” 清 管同 《楚昭王论》:“今夫臣之於君,岂若常人相与,谓挟私讎,修旧恨为可羞,而以坦然能忘为大度哉?” 何时(1).什么时候。表示疑问。《楚辞·九辩》:“皇天滛溢而秋霖兮,后土何时而得乾?” 唐 韩愈 《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六:“寄书 龙城 守,君驥何时秣?”《宋史·岳飞传》:“或问:‘天下何时太平?’” (2).什么时候。表示时间难以确定。 刘大白 《石下的松实》诗:“一棵松树,落下许多松实;不知何时,被压着一块大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