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目送千山爽气,帘卷一城风月,杖屦合彷徉 |
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毛滂的《水调歌头(登衢州双石堂呈孙八太守公素)》 全文: 参考注释目送用目光送别离去的人或物 千山(1).极言山多。 唐 柳宗元 《江雪》诗:“千山鸟飞絶,万逕人踪灭。” 宋 王安石 《古松》诗:“万壑风生成夜响,千山月照挂秋阴。” (2).山名。在今 辽宁省 西南部,为 长白山 的支脉。上有 月芽 、 钵盂 、 笔架 等十余峰。奇峰迭耸,峭壁嵯峨,故有千山之称。参阅《嘉庆一统志·奉天府·山川》。 爽气风月(1) 本指清风明月 初秋凉夕,风月甚美。——《南史·褚彦回传》 (2) 男女情爱 如今长大了,渐知风月。——《红楼梦》 杖屦(1).手杖与鞋子。古礼,五十岁老人可扶杖;又古人入室鞋必脱于户外,为尊敬长辈,长者可先入室,后脱鞋。《礼记·曲礼上》:“侍坐於君子,君子欠伸,撰杖屨,视日蚤莫,侍坐者请出矣。” 郑玄 注:“撰犹持也。” 孔颖达 疏:“撰杖屨者,则君子自执杖,在坐著屨。”《旧唐书·宦官传·杨复恭》:“詔 復恭 致仕,赐杖屨。” (2).对老者、尊者的敬称。 唐 杜甫 《咏怀》之二:“南为 祝融 客,勉强亲杖屨,结託老人星, 罗浮 展衰步。” 仇兆鳌 注:“ 卢 注: 衡山 有 祝融峯 , 董鍊师 在焉,故思一亲其杖屨。” 宋 司马光 《祭颖公文》:“承乏諫垣,造请有禁,不亲杖屨,殆将再期,岂意一朝忽为永诀。” (3).拄杖漫步。 唐 杜甫 《祠南夕望》诗:“兴来犹杖屨,目断更云沙。”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盟鸥》词:“先生杖屨无事,一日走千回。” 明 许时泉 《同甲会》:“杖屨问从何处,苍山赤叶林丘。” 彷徉亦作“ 彷佯 ”。亦作“ 彷洋 ”。1.周游;遨游。《文选·宋玉<招魂>》:“彷徉无所倚,广大无所极些。” 张铣 注:“彷徉,游行貌。”《史记·吴王濞列传》:“故 吴王 欲内以 鼂错 为讨,处随大王后车,彷徉天下。”《新唐书·卢藏用传》:“﹝ 藏用 ﹞与兄 徵明 偕隐 终南 、 少室 二山,学练气,为辟穀,登 衡 庐 ,彷洋 岷 峨 。” (2).徘徊。《三国志·魏志·管辂传》:“君夜在堂户前,有一流光如燕爵者,入居怀中,殷殷有声,内神不安,解衣彷佯,招呼妇人,觅索餘光。” 晋 陆云 《悲郢》:“步江潭以彷徉,频行吟而含瘁”。 宋 陆游 《庵中晚思》诗:“小庵摩腹独彷徉,俗事纷纷有底忙。”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