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元代戴奎的《送别陈嘉惠》 全文: 我记昔游章贡台,台前二水相盘回。 登临适与形胜会,放傲却使群公猜。 惟君倾盖即相厚,结交便拟如陈雷。 江上时同夜月棹,花前几共春风杯。 移船一向豫章泊,风物萧疏叹非昨。 络纬愁连孺子亭,梧桐秋满滕王阁。 同游岂无三数公,总为异乡怜寂莫。 君时唱和诗最多,错落骊珠千百索。 江城十月霜叶飞,君先别我趋庭闱。 临岐赠言曾未几,束书我亦东吴归。 始信天涯俱是客,客路闻言转悽恻。 瑶琴古调且须弹,官柳长条折何益。
参考注释同游见“ 同游 ”。 亦作“ 同游 ”。1.互相交往。《国语·齐语》:“世同居,少同游,故夜战声相闻,足以不乖。”《荀子·法行》:“ 曾子 曰:‘同游而不见爱者,吾必不仁也。’” 梁启超 《新中国未来记》第三回:“这两位先生同里,少同学,长同游,壮同事。” (2).一同游览。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捷悟》:“ 王东亭 作 宣武 主簿,尝春月与 石头 兄弟乘马出郊,时彦同游者连鑣俱进。”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一九二三年八月的一晚,我和 平伯 同游 秦淮河 。” (3).指同游者;同伴。 唐 许浑 《秋思》诗:“琪树西风枕簟秋, 楚 云 湘 水忆同游。”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海公子》:“﹝ 张生 ﹞开尊自酌,恨无同游。” 三数表示为数不多。 唐 窦庠 《太原送穆质南游》诗:“露叶离披处,风蝉三数声。” 金 王若虚 《五经辨惑》:“然见於史者才三数人。” 明 杨慎 《封君乐隐李公墓志铭》:“日与同庚三数鹏耆为逸乐之会。” 异乡 外乡,外地他乡 飘泊异乡 寂莫同“ 寂寞 ”。沉寂;无声。《南史·刘峻传》:“余声尘寂莫,世不吾知,魂魄一去,将同秋草。” 清 汪懋麟 《送梦敦学士假归桐城》诗之七:“飞腾何限云中鹤,寂莫空餘涧底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