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题致本斋(在中水行宫内)》 全文: 凡事皆有本,如木根水源。 为学及为政,岂必殊此焉。 为学在率性,钜矣任道传。 为政在爱民,吾闻尧舜难。 合之原一事,分之似两端。 以今切已论,为政愿力殚。 是齐额致本,图易应思艰。 峻雕夏歌戒,休助夏谚宣。 居然此轩庭,而宁弗愧颜。 愧当勤实政,无补戒空言。
参考注释勤实勤劳诚实。《元典章·刑部三·不义》:“庶民生理,勤实为本。” 无补 没有补益,无益 这样恐怕无补于事 空言(1).谓不切实际的话。《吕氏春秋·知度》:“至治之世,其民不好空言虚辞,不好淫学流説。” 晋 卢谌 《览古》诗:“ 秦 人来求市,厥价徒空言。” 鲁迅 《花边文学·安贫乐道法》:“事实是毫无情面的东西,它能将空言打得粉碎。” (2).谓只起褒贬作用而不见用于当世的言论主张。《史记·太史公自序》:“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於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司马贞 索隐:“空言,谓褒贬是非也。空立此文,而乱臣贼子惧也。” 唐 韩愈 《与孟尚书书》:“ 孟子 虽贤圣,不得位,空言无施,虽切何补。” 明 梅之熉 《<古今谭概>叙》:“士君子得志则见诸行事,不得志则託诸空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