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李处权的《谢王敦玉惠双兔》 全文: 惟兹衣褐徒,功用莫与大。 驰骋文字间,下上无不载。 卓哉昌黎公,毫端跨百代。 传纪何新奇,不泯良有赖。 先生胸次广,万窍号一噫。 学成身益穷,动辄与时背。 兴怜不肖子,磨砻去瑕颣。 辛勤三十年,所得才稊稗。 遗我虽八蹄,高义意有在。 想当避鹘拳,冈垄如历块。 束缚谅何施,拙情甘自退。 笔砚行且焚,重垂儿子戒。 方当事口腹,坐与巨觥对。 闭门拥红炉,大爵资一快。
名句书法欣赏 卓哉昌黎公,毫端跨百代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昌黎(1). 唐 韩愈 世居 颍川 ,常据先世郡望自称 昌黎 (今 河北省 昌黎县 )人; 宋 熙宁 七年诏封 昌黎伯 ,后世因尊称他为 昌黎先生 。 唐 韩愈 《送陆歙州》诗序:“於是 昌黎 韩愈 道愿留者之心,而泄其思。”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构衅》:“绍 昌黎 之道脉,岂兴八代之衰!” 清 周亮工 《王王屋传》:“公著诗一卷、文二卷。诗清婉有志,文则力追 昌黎 、 柳州 。” 马其昶 《<古文辞类纂标注>序》:“ 昌黎 论文,务去陈言。” (2).借指 韩 姓。 宋 李清照 《上枢密韩肖胄诗》之一:“中朝第一人,春官有 昌黎 。身为百夫特,行足万人师。”按,此“昌黎”指 韩肖胄 。 毫端(1).细毛的末端。比喻极细微。《后汉书·南匈奴传》:“呜呼!千里之差,兴自毫端。”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金山观月》词:“漱冰濯雪,眇视万里一毫端。” (2).犹言笔底;笔下。 南朝 梁 庾肩吾 《<书品>序》:“其转註假借之流,指事会意之类,莫不状范毫端,形呈字表。” 宋 王安石 《赠李士云》诗:“毫端出窈窕,心手初不著。” 清 屠文漪 《迈陂塘·题陆旉亭小照》词:“是谁将玉山琼树,毫端图画偏似。” 百代指很长的岁月。 汉 王充 《论衡·须颂》:“《恢国》之篇,极论 汉 德非常,实然乃在百代之上。”《晋书·阮种传》:“德逮羣生,泽被区宇,声施无穷,而典垂百代。” 唐 韩愈 《禘祫议》:“其毁庙之主,皆藏於祧庙,虽百代不毁。”《儒林外史》第一回:“百代兴亡朝復暮,江风吹倒前朝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