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夜静观书》 全文: 看书如看山,其境日日殊。 随境不会心,多闻不如无。 况乎辨治乱,因以别贤愚。 岂徒誇英华,言行须同符。 念予志学时,所慕君子儒。 诗亦尊李杜,文亦宗韩苏。 要归践履实,圣贤非我诬。 即今持治柄,岂不慕唐虞。 措行始知艰,虑为空言徒。 裁诗铭座右,庶几日警吾。
参考注释况乎亦作“况乎”。连词。何况;况且。《孟子·万章下》:“以大夫之招招虞人,虞人死不敢往;以士之招招庶人,庶人岂敢往哉?况乎以不贤人之招招贤人乎?” 三国 魏 曹冏 《六代论》:“尾同於体,犹或不从,况乎非体之尾,其可掉哉?” 宋 苏轼 《观妙堂记》:“是室云何而求我?况乎妙事了无可观。” 治乱(1).安定与动乱。《书·君牙》:“民之治乱在兹。” 宋 范仲淹 《润州谢上表》:“议治乱之本根,求祖宗之故事。” 王闿运 《上巡抚恽侍郎书》:“观其诚伪知其治乱,观其轻重知其兴亡。” (2).谓治理混乱的局面,使国家安定、太平。《孔子家语·哀公问政》:“继絶世,举废邦,治乱持危,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 晋 葛洪 《抱朴子·用刑》:“明治病之术者,杜未生之疾;达治乱之要者,遏将来之患。”《前汉书平话》卷上:“陛下圣文神武,治乱安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