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白龙与金粟,兼此无乃多 |
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明代李之世的《东坡井》 全文: 参考注释白龙(1).传说中白色的龙。《墨子·贵义》:“帝以甲乙杀青龙於东方,以丙丁杀赤龙於南方,以庚辛杀白龙於西方,以壬癸杀黑龙於北方。” 唐 孙处士 《送青城丈人酒》诗:“深羡 青城 好洞天,白龙一觉已千年。”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祥瑞》:“三年,麟见 永泰 ,白龙见 卭江 。”《清史稿·灾异志一》:“ 乾隆 二年二月, 潮阳 白龙见。” (2).形容奔腾直泻的溪流瀑布。 唐 孟郊 《寒溪》诗:“一曲一直水,白龙何鳞鳞。” 宋 朱熹 《次观瀑布韵》:“快泻苍崖一道泉,白龙飞下鬱蓝天。” (3).神话中的河神。 (4).传说 伏羲 时的刑官名。《唐律疏议·名例序》:“昔白龙白云,则 伏牺 轩辕 之代。” (5).即 白龙堆 。 唐 崔湜 《大漠行》:“近见行人畏 白龙 ,遥闻公主愁黄鹤。” 唐 东方虬 《昭君怨》诗之二:“揜泪辞丹凤,衔悲向 白龙 。”参见“ 白龙堆 ”。 金粟(1).钱和粮谷。《商君书·去强》:“国好生金于竟(境)内,则金粟两死,仓府两虚,国弱;国好生粟于竟(境)内,则金粟两生,仓府两实,国强。” 宋 张端义 《贵耳集》卷上:“悵念 襄 楚 二城,版筑之用,金粟与城齐矣。” 清 龚自珍 《阮尚书年谱第一序》:“金粟之藏,按簿则有其名,关市之榷,摭实尽无其物。” (2).“ 金粟如来 ”的省称。 南朝 齐 王屮 《头陀寺碑文》:“ 金粟 来仪, 文殊 戾止。” 前蜀 贯休 《和韦相公见示闲卧》:“堂悬 金粟 像,门枕御沟泉。” 宋 张元干 《西江月·和苏庭藻》词:“且作大真游戏,未甘 金粟 龙钟。” (3).桂花的别名。因其色黄如金,花小如粟,故称。 宋 范成大 《中秋后两日自上沙回闻千岩观下岩桂盛开复檥石湖留赏一日赋两绝》之一:“金粟枝头一夜开,故应全得小诗催。” 明 徐霖 《绣襦记·闻信增悲》:“看繁英金粟乱开,美人玉纤轻折采。” 清 捧花生 《画舫馀谈》卷一:“不多金粟散天香,应共荷花斗靚妆。” (4).黄色花蕊。 宋 梅尧臣 《梅花》诗:“坠萼谁将呵在鬢,蕊残金粟上眉虫。” (5).比喻灯花、烛花。 唐 韩愈 《咏灯花同侯十一》:“黄里排金粟,釵头缀玉虫。” 明 刘基 《正月十五夜灯花大开作》诗:“夜寒衾冷漏声迟,卧看琼枝绽金粟。” 清 许光治 《阅金经·烛花》曲:“絳蜡银荷拥,翠盘金粟丛。” (6).首饰名。 唐 杨炯 《老人星赋》:“晃如金粟,灿若银烛。” 唐 温庭筠 《归国遥》词:“鈿筐交胜金粟。” 华锺彦 注:“鈿筐、金粟,皆头饰也。” (7).山名。在 陕西省 蒲城县 东北。 唐玄宗 泰陵 在此山。 唐 刘肃 《大唐新语·厘革》:“ 玄宗 尝謁 桥陵 ,至 金粟山 ,覩岗峦有龙盘凤翔之势,谓左右曰:‘吾千秋后,宜葬此地。’”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陕西三·蒲城县》:“ 金粟山 ,在县东北三十里,山有碎石,若金粟然, 唐玄宗 葬此,曰 泰陵 。” (8).后世泛指帝王陵墓。 明 李东阳 《中元谒陵遇雨》诗之十:“ 鼎湖 龙作雨, 金粟 鸟呼风。” 无乃表示委婉反问。不是;岂不是 无乃尔是过与。——《论语·季氏》 无乃不可乎。——《左传·僖公三十二》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