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庙丞怎么写好看:
太庙丞历史词典解释
官名。三国魏置,为太庙令副贰。晋,南朝宋、齐沿置,梁改设二庙丞,兼掌小庙事务,陈复置。北齐置为太庙署次官。隋唐沿置,隋员一人,正九品下,唐从八品下。武则天万岁登封元年(696)改称清庙台丞,中宗神龙元年(705)复旧名,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省。金熙宗皇统八年(1148)复置,兼廪牺署丞事,从七品。元惠宗至元三年(1337)置为太庙署次官,员二人,从七品,隶太常礼院。
词语分解:
- 太庙的解释 封建皇帝为祭拜祖先而营建的庙宇入于太庙。——宋· 欧阳修伶官传
- 丞的字典解释 丞 chéng 帮助,辅佐:丞相(古代辅佐帝王治理国家大事的统率百官的最高大臣)
历史知识推荐:守龟
官名。春秋时鲁、晋、楚等国置,掌龟卜占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