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王洋的《以校正字学还方智善作诗赠之》 全文: 惟古於文藏妙理,自然之音见微旨,唇舌齿喉母生子,清浊重轻毛发比。 古者八岁方毁齿,小学师承方肄此。 时及春秋循一轨,台兴亦知窥阃壘。 齐人谋莒本秘诡,登楼密语不敢指。 两唇含合不哆侈,见者能知岂徒尔。 后人学疏忽源委,传会流俗兼下里。 庚长吴人记前史,郢永遂令齐亥豕。 少知长老*习步跬,红绿谁能辨朱紫。 纵有是师无是士,闻者一笑或掩耳。 我年六十老书几,仿佛声形多取似。 目前趋过或但已,翻覆讨论徒累累。 方侯大梁旧冠履,结发儒衣长槐市,发愤编摩贪寸晷。 索摘真能穷骨髓,持以告人遭诋毁。 方侯持心直如矢,尊吾所闻宁转徙,若不我从知已矣。 我留龟溪同梵庋,膻莸偶幸亲兰芷。 时论古意自鞭棰,不觉此心思奋起。 乃知古学惟审是,晚乃纷纭听华绮。 考永声律究终始,纵不有疑心固喜。 要好谁云不传纸,革误锄疑云糠秕。 欲障东流归海水,识路直须行不已,靖节琴中有宫徵。
名句书法欣赏 纵有是师无是士,闻者一笑或掩耳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掩耳(1).捂住耳朵不听。《左传·昭公三十一年》:“ 荀躒 掩耳而走。” 汉 荀悦 《汉纪·昭帝纪》:“面刺王过,王至掩耳趋走。” 唐 韩愈 《寄卢仝》诗:“劝参留守謁大尹,言语纔及輒掩耳。”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六:“一日游 西湖 ,望 建业 五色云起,诸君谓为庆云,拟赋诗。 刘 独引大白慷慨曰:‘此王气也,后十年有英主出,吾当辅之。’众皆掩耳。” (2).指不闻不问。 清 唐孙华 《哭曹九咸明府》诗之四:“折腰怜傲吏,掩耳作家翁。” (3).御寒护耳的用品。《元典章·礼部五·春牛经式》:“释策牛人罨耳……寅亥时为通气,故揭一边。子丑时芒神全戴掩耳,为严凝时全掩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