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汪炎昶的《题王伯畏清心堂》 全文:记语简以遒,饶舌泄幽秘。
 洗尽闤闠腥,阐此林壑气。
 日予炯灵台,颇已窥彷佛。
 声利汹金鼓,耳目易烽燧。
 未用死灰渠,我道故自异。
 耿耿终莫易,当如浊时水。
 浊匪却而澄,浊自靡所寄。
 子本不避俗,而俗若子避。
 共袖剥啄手,为子成僻邃。
 任物解外梏,冥心蕴真诣。
 亦子谢尘嚣,亦不臞吾意。
 岂但静所守,经世可如是。
 
 参考注释冥心(1).泯灭俗念,使心境宁静。《魏书·逸士传序》:“冥心物表,介然离俗,望古独适,求友千龄,亦异人矣。” 唐  修雅 《闻诵法华经歌》:“合目冥心子细听,醍醐滴入焦肠里。” 宋  叶适 《谢除华文阁待制提举嵩山崇福宫表》:“迄无显效於盛时,固合冥心於暮齿。”《红楼梦》第一一八回:“ 寳玉 自在静室,冥心危坐。” (2).潜心苦思;专心致志。《晋书·隐逸传·辛谧》:“是故不婴於祸难者,非为避之,但冥心至趣而与吉会耳。” 宋  苏舜钦 《诏狱中怀蓝田高先生》诗:“仰首羡飞鸟,冥心思故山。”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三:“难者虽紧要,且置之度外;易者虽不紧要,亦当冥心搜句。”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立宪纪闻》:“自甲午 中  日 一战,而吾国以东海大邦,见败於 扶桑 三岛,知微之士,乃冥心孤往,探索其由。” 真诣谓精深的造诣。 清  陈田 《明诗纪事丙籤·陈章》:“ 杨循吉 七人联句诗,记 陈一夔 好作诗,醖酿典则,时有真诣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