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普佑寺》 全文:屏山还带水,梵宇巧安排。
 却早识幽境,奚妨憩净斋。
 此时忆往岁,寻咏总忘怀。
 普佑绎时义,无过春雨佳。
 
 参考注释屏山(1).山名。其山如屏,故称。 唐  柳宗元 《柳州山水记》:“南有山,正方而崇,类屏者曰 屏山 。” (2).如屏之山。 宋  陈岩肖 《庚溪诗话》卷下:“千里故乡,十年华屋,乱魂飞过屏山簇。” 明  高明 《琵琶记·官邸忧思》:“归梦杳,绕屏山烟树,那是家乡。” (3).指屏风。 唐  温庭筠 《南歌子》词:“扑蕊添黄子,呵花满翠鬟,鸳枕映屏山。” 宋  欧阳修 《蝶恋花》词:“枕畔屏山围碧浪,翠被华灯,夜夜空相向。” 清  纳兰性德 《玉连环影》词:“掩屏山,玉鑪寒,谁见两眉愁聚倚阑干。” 清  龚自珍 《太常行》词:“月子下屏山,算窥见瑶池梦还。” 还带唐  裴度 一日游 香山寺 。有一妇人借得三条玉带、一条犀带,准备贿赂权贵,营救获罪的父亲,结果遗失寺中。 裴度 得而还之。事见 唐  丁用晦 《芝田录》。 元  关汉卿 据此撰有《裴度还带》杂剧。后以“还带”表示归还珍贵的失物。 明  朱国祯 《涌幢小品·己丑馆选》:“行善乃本等,非以责报,救蚁还带,此两人直是陡见,突发此心。”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真生》:“ 真 曰:‘君前所见,乃仙人点金石也……醉后失去,隐卜当在君所,如有还带之恩,不敢忘报。’” 梵宇佛寺。《梁书·张缵传》:“经法王之梵宇,覩因时之或跃;从四海之宅心,故取乱而诛虐。” 唐  宋之问 《登禅定寺阁》诗:“梵宇出三天,登临望八川。”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小生是 西洛 贫儒,四海游学歷州府,至 蒲州 ,因而到梵宇。”《老残游记》第二回:“﹝ 老残 ﹞到了 铁公祠 前,朝南一望,只见对面 千佛山 上,梵宇僧楼,与那苍松翠柏,高下相间。” 安排 事先规定的程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