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张伯端的《采珠歌》 全文: 贫儿衣中珠,本自圆明好。 不会自寻求,却数他人宝。 数他宝,终无益,只是教君空费力。 争如认取自家珍,价值黄金千万亿。 此宝珠,光最大,遍照三千大千界。 从来不解少分毫,刚被浮云为障碍。 自从认得此摩尼,泡体空花谁更爱。 佛珠还与我珠同,我性即归佛性海。 珠非珠,海非海,坦然心量包法界。 任你尘嚣满眼前,定慧圆明常自在。 不是空,不是色,内外皎然无壅塞。 六通神慧妙无穷,自利利他宁解极。 见即了,万事毕,绝学无为度终日。 怕兮如未兆婴儿,动止随缘无固必。 不断妄,不修真,真妄之心总属尘。 从来万法皆无相,无相之中有法身。 法身即是天真佛,亦非人兮亦非物。 浩然充塞天地间,只是希夷并恍惚。 垢不染,光自明,无法不从心里生。 心若不生法自灭,即知罪福本无形。 无佛修,无法说,丈夫智见自然别。 出言便作狮子鸣,不似野牛论生灭。
名句书法欣赏 珠非珠,海非海,坦然心量包法界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坦然(1) 坦白,心安 神情坦然 (2) 平直广阔的样子 心量(1).佛教语。集起万有的精神现象的总称。《坛经·般若品》:“心量广大,犹如虚空,无有边畔。” (2).胸怀,心胸。 元 汪元亨 《朝天子·归隐》曲:“尘土衣冠,江湖心量,出皇家麟凤网。” 明 叶盛 《水东日记·诸公才学心量》:“诸公才学心量之不能同,此亦可见。” 续范亭 《洛阳别定安》诗:“岂爱风尘苦,男儿重胆肝,一载如一日,使我心量宽。” 法界佛教语。梵语意译。通常泛称各种事物的现象及其本质。《华严经·十通品》:“入於真法界,实亦无所入。” 宋 范成大 《再次喜雨诗韵以表随车之应》:“一念故应周法界,万神元不隔明庭。” 章炳麟 《建立宗教论》:“夫此圆成实自性云者,或称真如,或称法界,或称涅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