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释正觉的《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全文: 鉴之现像,谷之藏神。 六门随万彙,三昧入诸尘。 月通犀角晕,华到蜜房春。 历历之机果明了,更嫌何处不相亲。
参考注释三昧 佛教用语,梵文 Samādhi 的音律,意思是止息杂念,使心神平静,是佛教的重要修行方法。借指事物的要领,真谛 正令笔扛鼎,亦未造三昧。——陆游《示子过》 深得其中三昧 诸尘佛教语。指色、声、香、味、触五尘。 唐 王建 《原上新居》诗之七:“焚香向居士,无计出诸尘。” 明 高启 《赋永上人纸帐》:“ 剡 藤裁素幬,坐使诸尘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