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永恬居》 全文: 居额循名责实重,梓材引养启予胸。 君臣谕告辞先后,文义早经疑九峰。
参考注释循名责实按其名而求其实,要求名实相符。《文子·上仁》:“循名责实,使有司以不知为道,以禁苛为主,如此则百官之事,各有所考。”《淮南子·主术训》:“故有道之主……循名责实,使有司任而弗詔,责而弗教。” 北齐 樊逊 《求才审官对》:“循名责实,选众举能。” 宋 曾巩 《请以近更官制如周官六典为书》:“臣适典明命,亦得各以百执事所分之职,载於训词,以飭戒在列,以称陛下董正治官,循名责实之意。” 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论》五:“我们现在虽有 中华民国 之名,尚无 中华民国 之实,循名责实,这就是今天的工作。” 梓材指优质的木材。《书·梓材》:“若作梓材,既勤朴斲,惟其涂丹雘。” 蔡沉 集传:“梓,良材,可为器者。” 周秉钧 易解:“梓材,材之美者。” 晋 张华 《励志诗》:“如彼梓材,弗勤丹漆,虽劳朴斲,终负素质。” 明 吴本泰 《帝京篇》:“广殿飭梓材,神霄耸轮奂。” 郭沫若 《宿楚雄》诗:“沿途急剧繁车马,满望葱蘢富梓材。” 引养长养;奉养。《书·梓材》:“引养引恬。” 孔颖达 疏:“能长养民,能安民。” 宋 叶适 《上蔡先生祠堂记》:“ 偕 三子,无衣食,替人承符,引养老母。” 启予谓对自己有所启发。《隶释·汉山阳太守祝睦后碑》:“所谓守忠启予,其去也善,盖彰功表勛,所以焕往煇来。” 郁达夫 《为霭民先生题经公颐渊画松》诗之二:“一枝剪取长松干,劲质贞心实启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