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容貌僾然见,祖宗俨若临 |
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恭奉圣母神位升祔礼成六韵述悲》 全文: 参考注释容貌人的长相;容颜相貌 僾然(1).仿佛,隐约貌。《礼记·祭义》:“祭之日,入室,僾然必有见乎其位。” 陆德明 释文:“僾,微见貌。” 汉 刘向 《说苑·修文》:“祭之日,将入户,僾然若有见乎其容。” 宋 苏轼 《元祐元年九月六日明堂赦文》:“惕然履霜,詎胜悽愴之意;僾然出户,如闻叹息之声。” 郭沫若 《未央》:“如象中世纪的一座古城僾然浮在雾里。” (2).含蓄貌。 张尔田 《词莂序》:“晚交 蕙风 ,读其词,逌然僾然,又若有异於餘子者。” 祖宗祖先 俨若(1).恭敬貌。语出《礼记·曲礼上》:“毋不敬,儼若思。” 晋 葛洪 《抱朴子·讥惑》:“故儼若冠於《曲礼》,望貌首於五事,出门有见宾之肃,闲居有敬独之戒。” 宋 范仲淹 《君以民为体赋》:“心和则其体儼若,君惠则其民晏如。” (2).宛若,好象。《西京杂记》卷三:“復铸铜人十二枚,坐皆高三尺,列在一筵上,琴筑笙各有所执,皆缀花采,儼若生人。”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小西天》:“ 石经山 峰峦秀拔,儼若 天竺 ,因谓‘小西天’。” 萧红 《夏夜》:“她依着一株花枝,花枝的影子抹上墙去,那样她俨若睡在荷叶上。”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