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刘克庄的《杂兴》 全文: 欃枪初疑附,直为饥所驱。 酸寒仰鼻息,飞走受指呼。 边臣失驾驭,积渐骄灌夫。 一朝怒螳臂,跳踉何其愚。 李陵出偏师,毙之如拉枯。 零落残部曲,相与奉杨姑。 去为鞑行省,蟠据兖郸区。 其子少而黠,亦颇涉猎书。 耻父污国史,讳人呼逆雏。 拜表举全齐,献之王会图。 遂救东隅失,许称南面孤。 功名虽不终,忠孝焉可诬。 不知战场内,曾有庙貌无。 吾尝草二麻,何处陈束刍。
名句书法欣赏 功名虽不终,忠孝焉可诬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功名 功绩和名位;封建时代指科举称号或官职名位 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三国演义》 但是,他们(指东林党人)比起那一班读死书的和追求功名利禄的人,总算进步多了。——《事事关心》 不终(1).没有结果;没有到底。《左传·僖公十六年》:“明年 齐 有乱,君将得诸侯而不终。” 宋 苏辙 《龙川略志》卷二:“﹝ 赵生 ﹞家本 代州 ,名 吉 ,事 五臺 僧不终,弃之游四方。” (2).不得善终,不能终其天年。《汉书·晁错传赞》:“ 错 虽不终,世哀其忠。故论其施行之语著于篇。” 宋 苏轼 《东坡志林·裴頠对武帝》:“ 惠 、 怀 、 愍 皆不终,牛繫马后,岂及亡乎!” (3).犹不中,不合格,不好。《西游记》第四七回:“虽然相貌不终,却倒会降龙伏虎,捉怪擒妖。” 忠孝忠于君国,孝于父母。《孝经·开宗明义》“终於立身” 汉 郑玄 注:“忠孝道著,乃能扬名荣亲,故曰终於立身也。”《东观汉记·北海敬王刘睦传》:“大王忠孝慈仁,敬贤乐士。” 唐 韩愈 《潮州请置乡校牒》:“人吏目不识乡饮酒之礼,或未尝闻《鹿鸣》之歌,忠孝之行不劝,亦县之耻也。” 清 陈梦雷 《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王风既降,圣教莫修,忠孝情衰,廉耻道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