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玉窗清晓拂多罗,处处凭栏更踏歌 |
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清代王士祯的《秦淮杂诗十四首·其十二》 全文: 参考注释玉窗亦作“ 玉窓 ”。亦作“ 玉牕 ”。窗的美称。 南朝 梁简文帝 《伤美人》诗:“何时玉窓里,夜夜更缝衣。” 唐 王维 《班婕妤》诗之一:“玉牕萤影度,金殿人声絶。” 唐 杜牧 《屏风绝句》:“斜倚玉窗鸞髮女,拂尘犹自妬娇嬈。” 清晓清晨;天刚亮的时候 清晓的微风,略带凉意 多罗(1).梵文Pattra的译音。亦译作“贝多罗”。树名。即贝多树。形如棕榈,叶长稠密,久雨无漏。其叶可供书写,称贝叶。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恭建那补罗国》:“城北不远有多罗树林,周三十餘里。其叶长广,其色光润,诸国书写,莫不採用。” 唐 杜甫 《山寺》诗:“吾知多罗树,却倚莲花臺。”参阅《翻译名义集·林木》。 (2).食器。《南史·夷貊传上·扶南国》:“﹝ 毗騫王 ﹞常遗 扶南王 纯金五十人食器,形如圆盘,又如瓦塸,名为多罗,受五升,又如椀者受一升。” (3).脂粉盒。《太平御览》卷七一七引 南朝 宋 何承天 《纂文》曰:“多罗,粉器。” 清 王士禛 《秦淮杂诗》之十六:“玉牎清晓拂多罗,处处凭栏更踏歌。尽日凝妆明镜里;水晶帘影映横波。”也用作脂粉的代称。 唐 顾甄远 《惆怅诗》之七:“若为多罗年少死,始甘人道有风情。”多罗年少,指傅粉人。 (4).鲁莽。 元 无名氏 《争报恩》第三折:“我可也千不合,万不合,一时间做事忒多罗。” (5).满语美称,加在爵位的前面。如“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又称郡王、贝勒的女儿为“多罗格格”。 处处(1) 在各个地方 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陶渊明《桃花源记》 (2) 在各个方面 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3) 在所有地方 神州处处掀起建设祖国的浪潮 凭栏身倚栏杆 凭栏远眺 踏歌传统的群众歌舞形式。古代很多民族都有。共同的特征是集体性,参加者围成圆圈或排列成行,互相牵手或搭肩,上身动作不多,主要是脚下的舞步变化,边歌边舞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