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唐代杜甫的《李潮八分小篆歌》 全文: 苍颉鸟迹既茫昧,字体变化如浮云。 陈仓石鼓又已讹,大小二篆生八分。 秦有李斯汉蔡邕,中间作者寂不闻。 峄山之碑野火焚,枣木传刻肥失真。 苦县光和尚骨立,书贵瘦硬方通神。 惜哉李蔡不复得,吾甥李潮下笔亲。 尚书韩择木,骑曹蔡有邻。 开元已来数八分,潮也奄有二子成三人。 况潮小篆逼秦相,快剑长戟森相向。 八分一字直百金,蛟龙盘拏肉屈强。 吴郡张颠夸草书,草书非古空雄壮。 岂如吾甥不流宕,丞相中郎丈人行。 巴东逢李潮,逾月求我歌。 我今衰老才力薄,潮乎潮乎奈汝何。
名句书法欣赏 苦县光和尚骨立,书贵瘦硬方通神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和尚 佛教中出家修行的男教徒 骨立 形容人形貌极为消瘦 憔悴骨立 子贡茫然自失,归家淫思,七日不寝不食,以至骨立。——《列子·仲尼》 瘦硬(1).谓字体瘦细而劲健。 唐 杜甫 《李潮八分小篆歌》:“ 苦县 光和 尚骨立,书贵瘦硬方通神。” 仇兆鳌 注:“《晋书·王献之传》:‘字势疏瘦,如隆冬之枯树。’” 宋 苏轼 《孙莘老求墨妙亭诗》:“千载笔法留 阳冰 , 杜陵 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短长肥瘦各有态。” 清 沉初 《西清笔记·纪名迹》:“观其笔力,果可谓瘦硬通神。” (2).细瘦而坚硬。 闻一多 《春之首章》诗:“亭子角上几根瘦硬的还没赶上春的榆枝,印在鱼鳞似的天上。” 通神通于神灵。形容本领极大、才能非凡。 汉 王延寿 《鲁灵光殿赋》:“非夫通神之俊才,谁能剋成乎此勋。” 唐 李商隐 《王昭君》诗:“ 毛延寿 画欲通神,忍为黄金不顾人。” 清 张德彝 《随使法国记·马赛波尔多纪事》:“因 郎柏尔 病愈……深赞 惕庵 之能,察脉通神,为今日之 和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