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苏轼的《袁公济和刘景文登介亭诗复次韵答之》 全文: 昏昏堕醉梦,奈此六月溽。 君诗如清风,吹我朝睡足。 登临得佳句,江白照湖渌。 袖手独不言,默稿已在腹。 是时风雨过,蔼蔼云归麓。 疏星带微月,金火争见伏。 惜哉此清景,变灭不可逐。 归来读君诗,耿耿犹在目。 却思少年日,声价争场屋。 文如翻水成,赋作叉手速。 秋风起鸿雁,我亦继华躅。 那知君蹭蹬,独泣荆山玉。 相见南新道,青衫垂破幅。 早知事大缪,恨不十年读。 莫嫌冯唐老,终胜贾谊哭。 今年复为僚,旧好许重续。 升沉何足道,等是蛮与触。 共为湖山主,出入穷涧谷。 众驰君不争,人弃我所欲。 何时神武门,相约挂冠服。
名句书法欣赏 却思少年日,声价争场屋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少年 古称青年男子,现在指人大约十岁到十五岁这个阶段 少年儿童读物 声价 名声和社会地位 声价倍增 场屋谷场上的小屋。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四》:“有人见黑狐醉卧场屋中。” 王厚礼 王可祥 《一个做了三年生产规划的合作社》:“除了搞好田间生产以外,又抽出两千多劳动日参加了其他基本建设,例如填大场、盖场屋、筑坝、开渠、作豆腐、推粉等。” (1).戏场。 唐 元稹 《连昌宫词》:“夜半月高絃索鸣, 贺老 琵琶定场屋。”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场屋》:“场屋者,於广场之中而为屋,不必皆开科试士之地也……故戏场亦谓之场屋。” (2).科举考试的地方,又称科场。 宋 王禹偁 《谪居感事》诗:“空拳入场屋,拭目看京师。” 宋 欧阳修 《送徐生之渑池》诗:“名高场屋已得雋,世有龙门今復登。”《资治通鉴·唐武宗会昌六年》:“ 景庄 老於场屋,每被黜,母輒挞 景让 。” 胡三省 注:“ 唐 人谓贡院为场屋,至今犹然。”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颜氏》:“闺中人,身不到场屋,便以功名富贵似汝厨下汲水炊白粥。” (3).引申指科举考试。 宋 王禹偁 《赠别鲍秀才序》:“或门阀*沦坠者,继其絶以第之;或场屋衰晚者,哀其穷以与之。” 阿英 《艺术家的故事·重塑杜甫像》:“经过一年多,突然有一个久困场屋、靠‘捻小像’为生的儒生来应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