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 畴昔疑缘业,儒道两相妨 |
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唐代陈子昂的《同宋参军之问梦赵六赠卢陈二子之作》 全文: 名句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畴昔往昔;日前;以前 于畴昔之夜,梦坐奠于两楹之间。——《礼记·檀弓》 畴昔之事 缘业佛教语。也称业缘。谓善业为招乐果的因缘,恶业为招苦果的因缘,一切众生皆由业缘而生。后多指男女之间因缘。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二:“﹝ 紫阳 ﹞又问曰:‘ 陶氏 才识何如?’答曰:‘德操渊深,世无其比。’又曰:‘然恐缘业不及如何?’” 唐 李白 《去妇词》:“不叹君弃妾,自叹妾缘业。” 元 卢挚 《朱履曲·天宁北山禅老招饮于双松精舍》曲:“脂粉态前生缘业,笑渠儂一剗心邪。”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玉壶遐览一》:“ 马端临 曰:‘……於是缘业之説,因果之説,六根、六尘、四大、十二缘生之説,层见迭出,宏远微妙。’” 儒道(1).儒家的道德原则。《荀子·子道》:“若夫志以礼安,言以类使,则儒道毕矣;虽 舜 不能加毫末于是矣。”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杂文》:“唯《七厉》叙贤,归以儒道,虽文非拔羣,而意实卓尔矣。” (2).泛指儒家的思想学说。 清 纳兰性德 《渌水亭杂识》卷四:“儒道在 汉 为讖讳所杂,在 宋 为二氏所杂。” (3).谓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学说。《三国志·魏志·锺会传》:“ 弼 好论儒道,辞才逸辩,注《易》及《老子》,为尚书郎,年二十餘卒。” 相妨互相妨碍、抵触。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竹林》:“《春秋》之道,固有常有变。变用於变,常用於常,各止其科,非相妨也。” 宋 苏轼 《答参寥书》:“此於至道殊不相妨,何为废之邪!” 清 李渔 《奈何天·锡麒》:“这个解法虽然极好,只是与赦罪的条款略有些相妨。” |
随便看 |
|
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