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释德洪的《至圆通僧觅诗》 全文:漱雾跳珠响涧泉,千峰秀出雨馀天。
 共惊绣帽铜腮老,重到香垆石耳边。
 清境荒凉归叹息,故人迎笑尚依然。
 明年过此还相见,应及春风社燕前。
 
 参考注释惊绣即惊闺。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渔猎·杂具》:“惊绣如小鉦而厚,手提击。按今街市卖零帛及花线者,或摇小锣,或摇小鼓,皆此类也。”参见“ 惊闺 ”。 石耳附着在石面的地衣类植物,可食。《吕氏春秋·本味》:“菜之美者, 崑崙 之苹,寿木之华…… 汉 上石耳。” 高诱 注:“石耳,菜名也。” 南朝  梁  沉约 《与隐法师书》:“去冬今岁,人鬼见分,石耳紫菜,愴焉兴想。” 唐  皮日休 《过云居院玄福上人旧居》诗:“龕上已生新石耳,壁间空带旧茶烟。” 宋  王质 《林泉结契·石耳》:“石耳色面黑背紫,柔薄,生深巖危壁,与木耳、地耳皆珍。” 明  何景明 《晚至昌平寺中》诗:“山城薄酒无钱买,晚饭僧家石耳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