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明代李化龙的《峄山歌》 全文: 大石轮囷如象卧,小石怒张如虎坐。 百千万亿叠成山,遍体玲珑皆可过。 忆昔女娲补天时,炼石为丸手弄之。 神功已毕弃之去,风吹雨洗到今兹。 不然共工触不周,大柱一折石乱流。 帝遣六丁移置此,时共泰山为博筹。 其阳有孤桐,其阴有浮磬。 静夜击清声,依稀犹可听。 披藓寻古碑,迷茫竟谁是。 李斯小篆已无踪,秦王颂德徒为耳。 白云之宫白云连,五华之高高造天。 侧身踞石望东海,彷佛玉楼金阙吐苍烟。 回身入窔奥,途远不可到。 万转千回路忽迷,盘蛇一径谁能造。 此中耐可绝人群,何须更问商山云。 但恐尘缘割不断,空对苍崖揖紫氛。 夕阳欲下山,欲住无留处。 兴来聊取数石归袖中,袖得峄山去。
参考注释李斯李斯(?-前208) : 秦代政治家。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曾跟随荀子求学。后为秦王嬴政的谋士,曾建议对六国采取各个击破的政策。秦统一六国后担任丞相,主张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并以“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建议秦始皇焚《诗》、《书》,禁私学。始皇死后,他与赵高合谋伪造遗诏,迫令始皇长子扶苏自*杀,立少子胡亥为帝。后被赵高谋杀。小篆 指笔划较简的篆书 无踪见“ 无踪 ”。 亦作“ 无踪 ”。没有踪迹或踪影。 唐 张乔 《送僧雅觉归东海》诗:“鸟行来有路,帆影去无踪。” 宋 惠洪 《效李白湘中体》诗:“雁字初成春有信,烟鬟空好雨无踪。”《二刻拍案惊奇》卷四:“﹝ 张寅 ﹞被恶宦谋财害命……尸首无踪,滔天大变,万古奇冤。” 颂德歌颂功德。《汉书·郊祀志上》:“而遂除车道,上自 泰山 阳。至颠,立石颂德,明其得封也。” 唐 李峤 《奉和天枢成宴夷夏群僚应制》:“何如万方会,颂德九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