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仲并的《戏李彦平李德邵》 全文: 人生贵适意,自苦良亦痴。 百年同梦幻,富贵安所施。 我生世缘薄,疲弱不可支。 纷华岂不佳,自觉心已辞。 归来时自笑,抚手长嗟咨。 人生行乐耳,勋业知何时。 两李近豪放,高怀不少卑。 谪仙已云殁,流风苑在兹。 平子韵绝俗,豪逸真吾师。 万事一粲然,不复论成亏。 邵公蘖庵下,操心常苦危。 易象鲁春秋,忧乐常相随。 端居谈利害,羌夷可鞭笞。 近亦能稍稍,笑语随儿嬉。 平居如二子,廓庙真所宜。 人岂不自省,何必求蓍龟。 漫游恐未免,慎勿差毫厘。 世事足所覆,纷纷尽如斯。 错固不足道,谊也亦为之。 请复铭座右,政可为吾规。 前言戏之耳,未来容可追。
参考注释岂不 难道不…?怎么不…? 岂不容易? 自省 自我反省 好好自省一番 何必 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 何必去那么早 蓍龟(1).古人以蓍草与龟甲占卜凶吉,因以指占卜。《易·繫辞上》:“探颐索隐,鉤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史记·龟策列传》:“王者决定诸疑,参以卜筮,断以蓍龟,不易之道也。” 唐 崔涂 《友人问卜见招》诗:“何必问蓍龟,行藏自可期。” 梁启超 《再驳某报之土地国有论》二:“使政府能輦出此二千六百万万餘之现金以偿地主,使得用之以营他业,固於民无所甚损,然此著之不能办到,无待蓍龟矣。” 宋 苏轼 《祭欧阳文忠公文》:“民有父母,国有蓍龟,斯文有传,学者有师。” 元 刘壎 《隐居通议·文章五》:“巍巍 文正 ,国之蓍龟,民之父师。” 明 方孝孺 《祭太史公》之八:“惟 太史公 ,间世之英,国之蓍龟,人之典刑。” (2).喻德高望重的人。 (3).引申为借鉴。《晋书·王鉴传》:“歷观古今拨乱之主,虽圣贤,未有高拱闲居,不劳而济者也。前鉴不远,可谓蓍龟。”《魏书·李彪传》:“是以 谈 迁 世事而功立, 彪 固 世事而名成,此乃前鉴之轨辙,后镜之蓍龟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