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词名句:

 

名句 大雅久不作,疏越鼓凡目
释义

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戴埴的《和王教暮春出游》

全文:
矫矫雪霜心。
孤贞受命独。
留滞染缁尘,垢面不靧沐。
背城借一战,填堑轮前渎。
葵心向朝阳,晞光不能燠。
徒嚣终无赢,驱驰惟仆仆。
岂无丰水滋,永嗟非佳谷。
呼尔授刍秣,羁绁系驹犊。
堪羡我良朋,林桂賸芳馥。
博览绎故书,胸中三万轴。
悠然西河上,日与英俊逐。
振铎扬儒负,函丈纷冠服,师友递响答,循衣物教匪扑。
精进日千里,目骇地脉缩。
顾我阙党徒,无成坐欲速。
披襟莫奋飞,随群被私淑。
枵然藜苋肠,殊示饮以餗。
弹铗何时归,涎沫流肌肉。
遥想烹太牢,殷勤羹采菽。
更当春暮时,浴沂衿佩肃。
心赏弄篇章,绝唱清风穆。
流水谐朱弦,押强破万竹。
孝先谩耐嘲,横榻便空腹。
安识物外游,幽赏机缘熟。
矧复有良俦,坚久渝晚菊。
依然苍筤丛,檀栾旁淇澳。
一缄荷起予,明珠得盈掬。
大雅久不作,疏越鼓凡目
迎风揖回澜,净洗尘翳麴。
披阅不停手,岂复惮廓复。
自笑诗思悭,企山才抵麓。
正望使南印,象马来天竺。
竞病安能赓,振纸空瑟簌。
绝影天边鸿,坐困家池鹜。
搜索纵成篇,无异虫蠹木。
所幸情不违,合并在旦夙。
愿言戒逝粮,出昼勿三宿。

参考注释

大雅

(1).《诗经》的组成部分之一。旧训雅为正,谓诗歌之正声。《诗大序》:“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废兴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雅》为 周 王畿内乐调。《大雅》多为 西周 王室贵族的作品,主要歌颂 周 王室祖先乃至 武王 、 宣王 等之功绩,有些诗篇也反映了 厉王 、 幽王 的暴虐昏乱及其统治危机。《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吴公子 札 来聘……为之歌《大雅》。曰:‘广哉,熙熙乎!曲而有体,其 文王 之德乎!’”后亦用以称閎雅淳正的诗篇。 唐 李白 《古风》之一:“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 清 侯方域 《司成公家传》:“自 杜甫 后,大雅不作,至 明 乃復振。”

(2).称德高而有大才的人。《文选·班固<西都赋>》:“大雅宏达,於兹为羣。” 李善 注:“大雅,谓有大雅之才者。《诗》有《大雅》,故以立称焉。” 明 蒋灿 《题杜少陵像》诗:“大雅长往矣,遗容后代看。” 清 感惺 《断头台·受谳》:“那议会啊,聚四方里耆英大雅。”

(3).泛指学识渊博的人。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剪报一斑>拾遗附文》:“至于分类分得不伦不类,那是小子底学识不到,还得大雅指正指正呢。”

(4).谓高尚雅正。 宋 叶适 《贺县尉》诗:“端庞还有北人风,大雅元非 楚 士同。” 清 戴名世 《<野香亭诗集>序》:“其音和平而大雅,其旨绵渺而藴藉。” 叶圣陶 《倪焕之》十七:“这样不伤大雅而又含有象征意义的词儿正合于一个青年人寄兴的需要,他就常常用它。”

不作

(1).不兴起;不兴盛。《礼记·乐记》:“暴民不作,诸侯宾服。” 孔颖达 疏:“不作,谓不动作也。”《孟子·滕文公下》:“圣王不作,诸侯放恣。” 赵岐 注:“不作,圣王之道不兴。”《韩诗外传》卷三:“无令财货上流,则逆不作。”《文选·班固<两都赋序>》:“昔 成 康 没而颂声寝,王泽竭而诗不作。” 李善 注:“作,兴也。”

(2).不耕作;不写作。《史记·赵世家》:“耕事方急,一日不作,百日不食。” 清 顾炎武 《金陵杂诗》之一:“诗人长不作,千载尚风流。”

方言。不能,情理上不容许。《老残游记》第七回:“和尚家又不作带兵器,所以这拳法专为保护身命的。”

疏越

亦作“疎越”。1.疏通瑟底之孔,使声音舒缓。《礼记·乐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唱而三叹,有遗音者矣。” 孔颖达 疏:“越,谓瑟底孔也,疏通之使声迟,故云疏越。”后以指悠扬、隽永。 唐 白居易 《五弦弹》诗:“ 正始 之音其若何?朱絃疏越清庙歌。一弹一唱再三叹,曲淡节稀声不多。”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上》:“简劲宏妙,平淡疏旷, 周 鼎 商 彝,朱絃疏越者列。” 王国维 《人间词话》二二:“ 彊村 学 梦窗 而情味较 梦窗 反胜。盖有 临川 、 卢陵 之高华,而济以 白石 之疎越者。”

(2).疏散。《后汉书·马融传》:“若乃《阳阿》衰斐之 晋 制,阐鼃华羽之南音,所以洞荡匈臆,发明耳目,疏越藴慉,骇恫底伏。” 李贤 注:“越,散也。”

(3).疏忽;疏漏。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体别》:“休动磊落,业在攀躋,失在疏越。”《宋书·律历志下》:“备閲曩法,疏越实多,或朔差三日,气移七星,未闻可以下通於今者也。”

凡目

(1).大要与细目。《周礼·天官·宰夫》:“二曰师,掌官成以治凡;三曰司,掌官法以治目。” 郑玄 注:“治凡,若月计也……治目,若今日计也。” 宋 叶适 《折帛》:“虽然,折帛之为钱多矣,所资此以待用者广矣,陛下必鉤考其凡目,而后可以有所是正。”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上》:“余於 顾君 ,未能执鞭也,亦欲因其凡目,次第种别。”

(2).犹俗眼。 南唐 刘崇远 《金华子杂编》卷下:“岂上古之至寳,时亦示显晦於人哉?而隐现有数,俾特出愚者之手,必其无能滞留於凡目耶。” 宋 苏轼 《次韵陈四雪中赏梅》:“独秀惊凡目,遗英卧逸民。” 明 宋濂 《凝道记·孔子符》:“夫子自谓有 庖牺 时物,我等愿走伏庭下,借一观之,洗凡目焉。”

随便看

 

诗词名句大全包含1593047条名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名句的释义及用法解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Suppu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7: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