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布袋和尚赞三首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释智朋 |
释义 | 布袋和尚赞三首原文一肩担荷非轻,是什么破落索。虽然顾后瞻前,不知打失楼阁。 诗词问答问:布袋和尚赞三首的作者是谁?答:释智朋 释智朋布袋和尚赞三首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一肩(1).用肩负物时,换一次肩的行程称为一肩。《三国演义》第六八回:“你等挑担劳苦,贫道都替你挑一肩何如?” (2).一副担子。用以喻全部责任。《说岳全传》第十三回:“早有 张邦昌 奏道:‘今科武场,被 宗泽 门生 岳飞 挑死了 梁王 ,以致武生俱各散去。’一肩儿都卸在 宗泽 身上。”《儿女英雄传》第五回:“自己便轻轻儿的把这桩不相干没头没脑的事儿一肩儿担了起来。” (3).表数量。用于肩荷之物。《儒林外史》第四一回:“自己一肩行李,跨一个疲驴,出了 泗州 城。”《孽海花》第二回:“后面来了一肩轿子。” 担荷(1).肩挑背负。《管子·小匡》:“今夫商羣萃而州处,观凶饥,审国变,察其四时,而监其乡之货,以知其市之贾,负任担荷,服牛輅马,以周四方。” (2).引申为担负的重物。 汉 严忌 《哀时命》:“负担荷以丈尺兮,欲伸腰而不可得。” (3).承当。 康有为 《大同书》戊部第一章:“女子为天生之人,即当同担荷天下之事者也。” (4).承受的压力或担负的责任。 明 李贽 《复周柳塘书》:“若特地出来,要扶纲常,立人极,继往古,开群蒙,有如许担荷,则一言之失,乃四海之所观听,一行之谬,乃后生小子之所效尤,岂易放过乎?” 郭沫若 《今昔集·致木刻工作者》:“木刻工作者的担荷和责任是多么地加重了呀!” 什么(1) (2) 表示询问某人、某物或某事的本身或性质 你从那里得到了什么消息 (3) 表示询问某物或某事的情况 告诉我你在找什么 (4) 虚指,表示不肯定的事物 闻到一种什么花香 (5) 表示否定 他算什么,你竟挂念他 (6) 表示责难 你笑什么? (7) 表示询问在它前面的词或一系列的词中所未包括的可能性 这是爬行动物、两栖动物,还是别的什么东西 (8) 表示惊讶或激动 什么,不吃早餐啦! (9) 一切事物 无论大地——生育一切的母亲——出产什么 (10) 用在“也”前,表示所说的范围之内无例外 他什么也不怕 (11) 用在“都”前,表示所说的范围之内无例外 只要认真学,什么都能学会 落索冷落;萧索 落索阿姑餐。——《颜氏家训·治家》 虽然(1) ——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多用“但是”、“可是”、“却”等与它呼应,表示承认前边的为事,但后边的并不因此而不成立 李大伯虽然年过六十,劳动劲头却比得上年轻的小伙子 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鲁迅《故乡》 (2) 虽然如此,虽是这样;即使这样 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墨子·公输》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战国策·魏策》 顾后瞻前同“ 瞻前顾后 ”。《封神演义》第五三回:“你往我来,遭着兵刃命随倾;顾后瞻前,错了心神身不保。” 不知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打失丢失,遗失。 艾芜 《我的青年时代》三:“好好收着,不要打失哪,这是要报上去的。” 艾芜 《端阳节》四:“ 王团总 恍惚觉出打失了什么可爱的东西一样,停住了足。” 楼阁泛指楼房。阁,架空的楼。《后汉书·吕强传》:“造起馆舍,凡有万数,楼阁连接,丹青素堊,雕刻之饰,不可单言。” 唐 白居易 《长恨歌》:“楼阁玲瓏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西游记》第三六回:“幸得那壁厢有楼阁不远,想必是庵观寺院,我们都到那里借宿一宵。”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