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陈襄的《喜雪》 全文:有客何方来,粲然游我庭。
 推户出见之,颜色如瑶英。
 问之不吾语,微风若闻声。
 曰予朔方士,饮子南方名。
 万里不相识,修涂一来经。
 闻子官大府,高车尘冥冥。
 有言未尝吐,低头敛光精。
 西人趋向异,念予孤蒙行。
 我欲友其德,顾己鸿毛轻。
 予起谢不敏感,过辞非予聆。
 感子虚白德,来化纯愚诚。
 高风激万世,凜如伯夷清。
 留子永今日,愿言报英琼。
 
 名句书法欣赏 问之不吾语,微风若闻声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微风(1).轻微的风。《荀子·解蔽》:“微风过之,湛浊动乎下,清明乱於上,则不可以得大形之正也。” 汉  班婕妤 《怨歌行》:“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宋  范成大 《春晚》诗之二:“微风尽日吹芳草,蝴蝶双双贴地飞。” 清  刘纯熙 《日暮》诗:“宿鸟树高下,微风云重轻。”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六章:“那面深绿色的绣有和平鸽的旗帜,也被人插到地堡上,在微风里轻轻地飘荡。” (2).指日趋衰微的风俗。 唐  杜甫 《杜鹃行》:“ 蜀 人闻之皆起立,至今相效传微风。”微,一本作“ 遗 ”。 闻声(1).听到声音。 前蜀  毛文锡 《喜迁莺》词:“碧纱窗晓怕闻声,惊破鸳鸯暖。” 李木庵 《制宪》诗:“总纂加工宜努力,梦中删稿尚闻声。” (2).听到消息。 柯岩 《奇异的书简·天涯何处无芳草》:“儿子的朋友闻声也都抢着来传阅。” 声名。《南史·任昉传》:“ 褚彦回 尝谓 遥 曰:‘闻卿有令子,相为喜之,所谓百不为多,一不为少。’由是闻声藉甚。”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刑部·立枷》:“当时人心大快, 佐 以此得縉绅闻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