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赵蕃的《次韵徐审知寄赠古句》 全文: 倦游历落三载中,重来触事多不同。 旧交云散隔山岳,在者一二莫我从。 新知喜获徐孺子,年少已有诸老风,譬之宝剑虽尚伏,清夜往往舒长虹。 惟君家学故有宗,念我早日尝登龙。 周旋何止道畴昔,玷缺便拟相弥缝。 分携转眄且十日,梦寐尝若见德容。 要裁短章寄离阔,抒思苦穷无由丰。 新诗忽来堕我侧,句法沈稳字亦工。 寂寥此道几欲息,玄文纵在人非雄。 吾君嗜好乃如此,谁为冀北真群空。 我今百不一称意,顾赖交友忘终穷。 兹焉得君益足贺,自起酌酒浇块胸。 滔滔原从滥觞至,君其勿惮寻尺庸。 异时相见定刮目,敢作吴下旧阿蒙。 因君我亦事穮蔉,瘠卤要使成千钟。
参考注释止道指军事上的失败之道。与“起道”相对。语出《六韬·明传》:“见善而怠,时至而疑,知非而处。此三者,道之所止也”。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兵失》:“兵见善而怠,时至而疑,去非而弗能居,止道也……行止道者,天地弗能兴也。” 畴昔 往昔;日前;以前 于畴昔之夜,梦坐奠于两楹之间。——《礼记·檀弓》 畴昔之事 玷缺亦作“ 玷闕 ”。1.白玉上的斑点、缺损。也指玉上出现斑点、缺损。 唐 程长文 《书情上使君》诗:“但看洗雪出圆扉,始信白珪无玷缺。” 宋 戴埴 《鼠璞·魏相许伯》:“士大夫出处如浑金白玉,不可玷闕。” (2).比喻缺点,过失。《汉书·韦玄成传》:“ 玄成 復作诗,自著復玷缺之囏难,因以戒示子孙。” 唐 皮日休 《三羞》诗之一:“王臣方謇謇,佐我无玷缺。” 宋 苏轼 《万石君罗文传》:“吾与儿辈处,每虑有玷缺之患。” 康有为 《大同书》戊部第一章:“若行有玷缺而才不能供国事者,则无论男女皆不得为公民。” 弥缝 弥补缝合缺陷 加绪含容,冀可弥缝。——《三国演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