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曾几的《沈明远教授用东坡仇池石韵赋予所蓄英石次其》 全文: 维南有丝溪,溪石如水绿。 瞻相百里间,抱负一夫足。 声名作灾怪,攻取及背腹。 在者略无奇,溪神为颦蹙。 蛮烟瘴雨地,故旧实州牧。 坐令数峰青,飞过大江渎。 何尝说向人,恐类和氏玉。 公然遭夺攘,不使得藏伏。 广文到吾庐,索隐妙蓍卜。 东坡韵险艰,句句巧追逐。 幽人所好山,已占一林谷。 又兼小峥嵘,无乃太多欲。 端如耐久朋,相与会心曲。 大胜轻薄儿,浮云变何速。
名句书法欣赏 何尝说向人,恐类和氏玉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何尝(1) 用在肯定形式前表示否定,有“未尝”、“哪里”、“并不是”的意思 我何尝说过这样的话?(=我未尝说过这样的话) 历史的教训人们何尝忘记? 在那艰苦的条件下,我们何尝叫过一声苦? (2) 用在否定形式前表示肯定 我何尝不想去?只是没有工夫(=我很想去,只是没工夫) 生物都有新陈代谢,细菌又何尝不是如此? 和氏(1). 楚 人 卞和 (又称 和氏 )得玉璞于 楚 山中,奉而献之 厉王 和 武王 。使玉工辨认之,均曰:“石也。”以诳欺罪,被刖去两足。后又献之 楚文王 ,使玉工理之,果得宝玉。事见《韩非子·和氏》。后以“和氏”指识才之士。 晋 葛洪 《抱朴子·塞难》:“夫见玉而指之曰石,非玉之不真也,待 和氏 而后识焉。” (2).指怀才不遇之人。 唐 刘得仁 《送友人下第归省》诗:“莫将 和氏 泪,滴著 老莱 衣。” (3).借指美玉。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晁采琬琰,和氏出焉。” 汉 扬雄 《甘泉赋》:“前殿崔巍兮,和氏玲瓏。”参见“ 和氏璧 ”。 即 和氏 。《吕氏春秋·异宝》:“以 龢氏 之璧、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汉书·叙传上》:“宾又不闻 龢氏 之璧韞於 荆 石, 随侯 之珠藏於蜯蛤虖?”参见“ 和氏 ”。 |